特派记者 袁文通
本报广州专电 14日晚,中印之战引爆整个广州体育馆,馆内除了个别因安保需要空留的位置外,其他位置座无虚席,一切看上去都很美。然而,四支亚洲球队同时杀入苏杯四强以及参赛球队日趋减少的现实,都让羽毛球这项运动有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苏杯尴尬 参赛球队日趋减少
在过去的7届苏迪曼杯上,中国队共获得了6次冠军,形成大包大揽的局面,除了个别国家队,大多数队伍每次都相当于过来陪打和锻炼。受此影响,苏迪曼杯的参加队伍也越来越少,上一届全世界有48支队伍参赛,今年只剩34支。应特别指出的是,在本届34支球队中,来自非洲的只有南非,美洲却少了加拿大、秘鲁两支队伍,大洋洲则少了新西兰,欧洲参赛队伍从31支降到18支,只有亚洲不降反增,新添了蒙古和菲律宾2支队伍。
现实就是这样,羽毛球比赛亚洲力量强盛,而欧洲势力近年来逐渐衰弱。和乒乓球一样,羽毛球也正在成为一项“亚洲运动”。
羽球危机 迟早被奥运会驱逐?
虽然中国乒乓球的垄断能力远强于羽毛球,但后者的“生存危机”要严重得多。国际奥委会曾对羽毛球做出评估,认为羽毛球的发展局限在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国家,普及率太低。
而普及率是国际奥委会非常看重的一点,如果羽毛球未来的发展如同板球、壁球、橄榄球等只在几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内普及的话,那么离开奥运会是迟早的事情。
而针对“羽毛球已成为亚洲人的运动、国际奥委会有可能让羽毛球项目退出奥运会”的说法,刚刚当选国际羽联副主席的美国人派桑却表示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他说:“伦敦奥运会上还会有羽毛球,2012—2020年的奥运会上都还有这个项目。羽毛球无退出奥运会之忧。”派桑还否认了奥运会羽毛球项目可能会遭到强制“瘦身”,“所有的奖牌数还是一样的,不会改变。”
然而,刚刚上任的国际羽联主席韩国人姜荣中此前也承认:“如果今后国际羽坛还是这种状态的话,我们可能就会被踢出来了。”
解决方法 光靠“养狼”不治本
如同乒乓球一样,在羽毛球的世界里,近十年来,为了遏制强大的中国队,利于羽毛球运动更好地发展,国际羽联没少费脑筋,著名的21分制改革就是典型的代表。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中国军团不断取得好成绩。
于是,就像应对乒乓球危机的态度一样,有人提出,只要国羽和国乒一样抱着“养狼”的态度,危机自然会缓解。但这些人始终忽视了一个真理———竞技体育的核心就是在公平的前提下,战而胜之。简单地“养狼”无非就是培养一些外国“陪练”,一旦违背真正的体育精神,那么可能出现的“假球”会让羽球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
其实,蔡振华提出的“打造NBA式的乒超联赛”,或许是国乒连同国羽共同的自救出路。打造最高水平的联赛,让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加入到这个联赛当中,把自娱变为同乐。乒超已经开始起步,而中国的羽毛球超级联赛正在酝酿之中。或许现在,酝酿者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将这个联赛变得更加国际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