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辽沈晚报:羽坛“鲍春来现象”耐人寻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5月15日14:32  辽沈晚报

  第11届苏迪曼杯赛热战犹酣,名将鲍春来因伤暂作壁上观,但退居二线的他并不缺少关注。

  鲍春来的成绩并不骄人,但围绕这位羽坛帅哥产生的热点话题却层出不穷,无论状态如何起伏,他始终是球迷关注的对象,羽坛“鲍春来现象”着实耐人寻味。

  鲍春来与林丹是平辈选手,鲍春来一鸣惊人时,林丹远没有如今这样红。现如今,林丹已头戴奥运桂冠,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羽坛的男单一号,而资历、名气、技术不在林丹之下的鲍春来,却距自己为之奋斗的奥运冠军目标渐行渐远,这不仅仅是鲍春来个人的遗憾。

  鲍春来的技术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所有羽坛专业人士均认定,身高1.90米的鲍春来绝对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打球材料,从常规的技战术角度看,他的技术几乎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他的诸多胜局是值得后辈仿效的、堪成“教科书”般的经典胜利。但令人疑惑的是,在两强相遇的角逐关口,他多半功亏一篑;冠军金杯总在向他招手,但胜利的光环却每每转瞬即逝,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有人将鲍春来的失利归结为“技术细节”原因。客观而言,鲍春来是打控制球的选手,如果按四平八稳的节奏与之对阵,能击败鲍春来的羽坛高手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不过,拼争激烈的羽球对抗本身是一个此消彼长、抑制与反抑制的动态进程,很难按照鲍春来熟悉的套路平稳起落。林丹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善于借助自己爆发力强、起跳迅捷、扣杀刁钻的特长,打乱鲍春来的节奏,一旦鲍春来失去他的平衡感,胜负的天平自然就会产生不利于己的倾转。

  还有人将鲍春来决战受挫的内因归结为“心理因素”,诸如鲍春来缺乏杀气、缺乏决赛能力等说法更是不一而足。针对自己的比赛心理问题,鲍春来本人曾在08奥运会前专门请过心理医生。在与鲍春来详细交流后,心理医生自信表示:“小鲍的比赛能力非常强,只要能接受3到5个月的系统心理治疗,奥运赛场上的小鲍能成为一头‘狮子’! ”

  治疗的效果是,在与心理医生接触一两个月后,鲍春来开始在国际大赛上频频发威,并打破了自己十几个月与金杯无缘的“冠军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鲍春来的几次胜利都赢在一两分定胜负的敏感“局点”上,这在鲍春来的个人战史上是并不多见的。

  可惜的是,经过完整心理治疗的鲍春来在08奥运会上的表现依然是虎头蛇尾,严重的膝伤制约了他的发挥,但这并不是他奥运落败的唯一理由。

  对鲍春来现象,一些专业教练以前就曾指出,为什么有的运动员是“比赛型”、有的是“训练型”?为什么一些优秀运动员几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就是与冠军无缘,而一些基本素质欠佳的选手,却能笑到最后,登上最高的冠军领奖台?这其实与运动员的“运动神经类型”有关。

  比如像林丹这样的选手,他的身高远不如鲍春来,两人的技术指标也基本在伯仲之间,但林丹越是在重大比赛、越是在决战关头,越能有超水平发挥,他的运动神经类型是典型的比赛型、亢奋型的,相对而言,鲍春来的状态高潮期与比赛兴奋点则较林丹为弱。

  虽然成绩难称人意,但鲍春来的未来前程未必就是一片灰暗。鲍春来有人数众多的球迷,他的阳光形象同样令商家青睐。有企业找他做过代言广告,还有导演找他拍过电影,当一些奥运冠军随着奥运热潮的减退而渐渐被人淡漠甚至遗忘时,至今未染指大赛男单冠军的鲍春来依然活跃在众球迷的心灵空间与媒体的关注视野中,他的人气与市场价值不可小视。

  奥运冠军只有一个,鲍春来不必为此再走“独木桥”。如同林丹在赛场上威风八面、摘取冠军如探囊取物一样,为人热捧、成败皆有人缘的鲍春来同样是不可复制的,他只要做好他自己,其实就足够了。

  记者 张松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专题:2009年苏迪曼杯羽毛球赛专题 

更多关于 鲍春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