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晖
点兵点金
这次苏迪曼杯,你可曾完整地看过一次中国队的比赛,比如昨晚5比0胜印尼?乖乖,一打就是四五个钟,你怎么坐得住?
苏杯够火,明后两天的半决赛和决赛已无票可卖。不过,现场能容纳的观众毕竟有限:这次广州体育馆最多可容纳7000观众;两年前在格拉斯哥更少,大约3000人;只有2005年在北京首体,达到18000人,但上座率就不太好。
球迷主要还是守在电视机或网络跟前。苏杯官网调查显示,只有7%的球迷选择去现场,接近60%的人选择看电视,超过30%的人选择上网。
现在看,苏杯并未全力迁就观众和市场———
苏杯有项特殊赛规:5盘3胜,但小组赛阶段每次必须打满5盘。这或许符合检验一个协会羽球全面实力的办赛初衷,可是,当某队都领先3比0了,比赛胜负已分,选手无心恋战,最后两盘“垃圾比试”还剩多少意义?
其次是耗时。羽毛球改21分后,以往动辄七八个小时的鏖战已难见,但如今三五个小时也嫌长。乒乓球改到现在的7局4胜、每局11分,如果剔除交战双方的国籍因素,比赛本身可谓干脆利落,叫人看过意犹未尽。与横冲直撞式的乒乓球相比,迂回缠绵的羽毛球简直称得上优雅了。可是,体育竞赛不是做瓷器,靠慢条斯理地磨三四个小时斗心思、秀优雅,绝不可能炼成世界级的热门运动。不信,把羽毛球跟足球、篮球、网球等力量和动感十足的项目放一起比比?
羽毛球仍有些自娱自乐、孤芳自赏,但时至今日,凡是不主动屈就于市场的,下场就是大败亏输。上届苏杯决赛玩新意,用抽签确定出场顺序,中国队以3比0击败印尼,导致排在第五场、最吸引眼球的“林(丹)陶(菲克)大战”落空,气得赞助商和转播商一度威胁要索赔。
这次在广州,两件冷场事暗示羽球危机正在加剧:一是除中国队的比赛能有六七成上座率外,其他赛事门可罗雀;二是上届三个级别共48队参赛,本届只有34队,其中欧洲队不仅猛降13支,而且本次在争冠组四强不入。观众寥落,因为多数比赛毫无悬念;而强弱分明又导致愿“陪太子读书者”越来越少。如此恶性循环,动摇的是羽毛球运动的根基。
对苏杯,广州和广州人做到了问心无愧;但仅据此,无法扭转羽毛球的颓势。
·汪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