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陆逸发自伦敦 两场悲剧,一种命运,这时候你会期待某种迸发的情绪,不管是愤怒还是自嘲,抑或是绝望。但走在西伦敦、北伦敦的街头,一切照常。风还是照旧疯狂吹拂,偶尔午后还带来一丝静谧地阳光,你甚至会怀疑:这里难道刚刚上演过两场欧洲的足球盛会?这里,难道就要进行伦敦德比?漠然,可能是足球世界最大的悲哀,不幸的是,伦敦足球在某种程度上,就因为文化和情感的缺失,显得比足球场上的失望,更值得悲哀。
当我在上周走进阿森纳的欧冠半决赛现场时,对眼前看到的一幕感到难以置信:枪手在每个座位上都插上了面小旗来给球迷挥舞,制造气氛。这事情不是没有先例,切尔西是第一个“发明”塑料小旗的球队,他们在这几个赛季的冠军杯比赛上都如法炮制,最初就是因为莫里尼奥抱怨斯坦福桥没有气氛。并不是说摇旗本身有什么不妥,而是一个球场如果需要这样的道具才能制造出气氛,那实在是球队文化的悲哀。自从“小旗事件”后,西北球迷就多了嘲笑伦敦人(尤其是切尔西人)的话柄:阔佬你们尽情摇塑料旗,我们有自己创造的大旗!那两晚,摇着小旗的阿森纳和切尔西,先后告别了冠军杯。在离开球场的路上,红白色、蓝白色的旗帜被失望的球迷丢得满地都是。曼联人和利物浦人绝对不会丢弃他们的旗帜,因为他们的大旗,都是球迷智慧的结晶。
一条泰晤士河,将伦敦分成南北两城。自古以来,泰晤士河以北就是整个伦敦文化、经济、娱乐的中心,当然足球也是。著名的几家俱乐部,阿森纳、切尔西、热刺等都在河北,而查尔顿、水晶宫和温布尔登这样的低级别联赛,则不出奇地坐落在河南。南北之差,在全国范围内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巴萨淘汰切尔西的这天夜晚,一个利物浦球迷兴高采烈地在当地最大的球迷独立论坛上,写了一句话:利物浦5,伦敦0,照旧。但如果你以为这句话会在伦敦人心里产生什么波澜,那你就错了。利物浦人嘲笑切尔西那首著名的“你们没有历史”的歌,不断在斯坦福桥唱响,这时候,大部分身穿蓝衫的球迷选择做个鸵鸟,不做回应。除非兰帕德愤怒的一脚远射,让利物浦人闭嘴,不然除了颜色可以分辨外,你简直以为置身安菲尔德。
有时,你真希望伦敦人之间哪怕多一点恨都好。恨和爱,都会让球迷迸发令人称奇的智慧。比如我去采访曼联和阿森纳的冠军杯首回合比赛,在老特拉福德门口的小商贩,挂着很多自制的文化衫,上面印着各种嘲笑利物浦的话:“我们要去罗马了,一个没有利物浦佬的地方”、“本尼蒂斯你这个西班牙胖服务生”……这些刻薄又不乏智慧的言语,是西北人的特色,但那场比赛,却根本没挨骂的主角啥事儿。来到利物浦,你也不会失望,球迷身上穿着“弗格森发疯了”之类的纪念衫,这时如果有一个红魔球迷走过,他们会嚣张比一个中指。
然而,在伦敦你看不到任何类似的仇恨。北伦敦德比,算得上是整个伦敦最激烈的德比情绪了。白鹿巷的广播高喊:如果你恨阿森纳,就请你站起来。看台上穿着白色球衣的人齐刷刷起立,叫嚣着滚蛋,阿森纳!但是,仅此而已。阿森纳和切尔西门前的小商贩永远不会有什么创意,不管什么比赛,老实地挂上围巾、球衣,有时候你多期待他们也能像西北人一样,创造点幽默、自嘲的东西,来挖苦下邻居啊!这种小范围、淡漠的德比情绪,让伦敦的足球文化看起来就像个荒漠。
最近《442》推出了个评选,说的是足球场上最滑稽的100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周六下午埃弗顿进球了,太妃糖球迷兴高采烈地唱:利物浦,你们在看吗?对不起,他们没看,他们也正在踢比赛。曼联也如此,在酋长球场,我听到了那首熟悉的歌:默西塞德,你们在看吗?没错,他们的确在看,在关注老仇敌的比赛,为他们的输球兴奋地载歌载舞。球迷之间的仇恨、蔑视、嘲笑和不说出口的尊敬,是西北足球凌驾于整个英国的重要原因,这一切在伦敦都体会不到,这时候你就知道伦敦足球到底缺了什么:恨。
记者寒冰报道 45岁的前《泰晤士报》记者鲍里斯·约翰逊手举着一面阿森纳旗帜,为伦敦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双雄欧冠半决赛盛会作秀———此时他的身份是伦敦市长。不过,上周日他却要在经历了伦敦足球史无前例的最高峰时,尴尬地面对前任利文斯敦不曾经历的难堪:4年来,伦敦德比第一次与英超桂冠的争夺无关。切尔西40年不遇的4比1客场大胜,根本无法激起球迷们的狂热。毕竟,真正为英格兰足球赢回尊严的,是过去4年2夺冠军杯的利物浦和曼联。
伦敦,是被冠军奖杯遗忘的角落。
殇城被冠军遗忘
来自伦敦的笑话,在观看了切尔西的比赛后,一名男孩告诉他父亲,他已成为巴塞罗那球迷,想为他的生日要球衣。“哪个,”父亲笑道,“主场、客场,还是裁判的呢?”充满英式的黑色幽默,可这只是一瞬间的情绪。甚至在两周后赛季结束时,大多数人都会忘记,并开始麻木于伦敦足球的堕落———就像过去4个赛季阿森纳和热刺已经经历过的那样。现在,轮到刚开始梦想就被现实叫醒的切尔西了。
在阿布拉莫维奇和拉涅利到来前,阿森纳和切尔西之间的德比从来不是英格兰足球的大戏。尽管这是伦敦历史上最悠久的德比,但101年以来,阿森纳与热刺才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球会。拉涅利和莫里尼奥改变了这一切,过去6年,阿森纳和切尔西一起成为冠军杯和英超的主角。伦敦,从未像现在这样,在欧洲足球的版图上显得如此重要。
罕为人知的,傲慢的大英帝国足球,第一次在欧战展现自己的实力,恰恰是从伦敦开始。1955年,欧洲各大城市的商会组织了第一届跨国赛事。当时,囿于规则所限,伦敦11家球会组成联队,由切尔西主席米尔斯带队。
历时3年杀入首届博览会杯决赛,最终负于匈牙利名将库巴拉领衔的巴塞罗那。当年,切尔西的格里菲斯和阿森纳的霍尔顿是绝对的头牌。
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的夏天伦敦都是足球嘉年华。但现在,曼彻斯特重新找到了失去的快感,甚至连暌违冠军20年之久的利物浦,看上去都有为可能的“桂冠游行”做好准备的希望。伦敦呢?像3年前那样包揽三座奖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切尔西还有一线希望夺得足总杯,即便荣膺———也是6年来伦敦在赛季结束后获得奖杯最少的一次。
温格声称切尔西比阿森纳更受伤,极力伪装内心的失望和颓萎。谁都知道,受伤最深的不是被裁判“阴谋”干掉的切尔西,也不是被“成人”曼联打得体无完肤的阿森纳,而是整个伦敦城。这座原本有希望成为欧洲足球首都的大都会,梦想被击得粉碎,也把两大豪门的迷茫未来留给了在彷徨中挣扎的球迷们。
伦敦不需要眼泪
上周中两场令人失望的半决赛后,专栏作家卡斯卡里诺和BBC首席球评阿兰·汉森各自对伦敦失去会师罗马机会抱以巨大惋惜。他们引领了英国媒体足够冷静的评判,对于伦敦而言,失败并不能归咎于伤病和裁判以及意外。失败,是过去3年来两大豪门战略上的失败。温格的偏执自不待言,阿布接连换了3位主帅,是目前这支切尔西失去冠军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以往会被广泛关注的伦敦德比,再次凸现了两大豪门的问题。自从2005年12月,阿森纳还从未在主场输过切尔西,这场惨败也彻底奠定了球队只能叨陪第4的惨淡结局。现在看来,8月初举办的酋长杯又将是阿森纳的冠军杯预赛热身。鉴于新赛季开始的冠军杯预赛新模式,阿森纳进入小组赛的难度又加大了许多。董事会对温格的质疑比前3个“零冠军”赛季又增加了许多,这也是近日温格不得不逐一澄清自己与曼城、皇马和米兰的种种流言。事实已经证明,这支阿森纳缺失的是气质。对此,温格也史无前例地公开承认,自己在战略上犯了错误。敢于否定自己一直坚持的年轻化策略,转而向其他三强既有的成功模式靠拢,温格和他的童子军们不需要眼泪,正如法布里加斯所言:“阿森纳,需要的是改变,而不是眼泪。”
比起去年止步莫斯科的悲壮与遗憾,本赛季的切尔西几乎可以用愤怒来形容。和过去两个赛季一样,阿布拉莫维奇仍然是悲剧的总导演。希丁克只有4个月时间,他能迅速改变切尔西日益低迷的士气。但更可悲的是,即便是这样草草的时间,他仍然能在酋长球场用莫里尼奥式的反击打得温格毫无还手之力。很可悲的,这还是切尔西在过去5个赛季里,榜首四强小循环里最差的成绩。
某种意义上,阿森纳的颓废反衬着伦敦足球的失落,对于切尔西而言,胜不足喜;对于阿森纳而言,败亦不足悲。沦落到如此这般与冠军毫无瓜葛的德比,又有何情绪可言?
“权倾西北”卷土重来
未来10年,伦敦将是世界体育的嘉年华———除了2011年温布利的冠军杯决赛和2012年奥运会,还有2010年—2012年连续三届网球ATP大师杯总决赛和2019年的板球世界杯。如果算上正在申办的2014年北美橄榄球“超级碗”、2018年世界杯和英联邦运动会,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和奥委会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倡导的英国体育“黄金10年”计划里,伦敦将是未来10年世界体育的首都。但,足球似乎并不能为伦敦争得应有的荣光。
英格兰足球的“西北轴心”秩序一直是主旋律,即便热刺能在战后跻身所谓的“TOPFive”俱乐部,仍旧不能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传统。除了1930年代查普曼开创的阿森纳时代,伦敦球会从未真正动摇过西北三城(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伯明翰)对冠军的垄断。半个世纪以来,曼联有巴斯比和弗格森,利物浦有靴室血脉,两大城包揽了37个赛季的冠亚军。相反,即便算上温格和莫里尼奥在10年来的异军突起,伦敦球队也不过只有8次打破僵局。在英格兰顶级联赛的总排名榜上,伦敦球队仅在前10名中列位3席。本赛季,阿森纳和切尔西创造了英超“投资时代”6个赛季以来的最差成绩:蓝军首度跌出前两名,枪手则没有进入任何一项杯赛的决赛,连续第4个赛季颗粒无收。与之相映衬的,是伦敦继续着仅有5队驻留英超的最低纪录。随着埃弗顿近年稳定的成绩,以及维拉和曼城在收购后的长足进步,“西北倾向”恐怕还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过去3个赛季,曾经挥金如土的阿布拉莫维奇对切尔西的投资锐减,再加上阿森纳依然抱残守缺不肯接受外资,伦敦双雄继续挑战西北霸权的前景着实不为人所看好。英国文化大臣安迪·伯恩汉在议院呼吁平分冠军杯的利润,以平衡西北与伦敦足球的格局均势。但这种类似乌托邦的空想根本解决不了伦敦足球的问题。
等待伦敦的,将是又一个迷茫的夏天。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