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角度讲,世界上最喜好乒乓球运动的,除了中国,就是日本了。所以,本届世乒赛交给横滨办,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这几天,举办比赛的体育馆里几乎天天有七八成左右的上座率,周日和周一世乒赛进入复赛和半决赛,观众更是爆满超过万人,堪称一票难求。
然而,冠亚军决赛的门票却并不紧俏。原因很简单。复赛和半决赛时,尚有部分非中国选手“活着”,而决赛完全是中国选手的一统天下,失去了最起码的悬念,即使是对乒乓球特别感兴趣的日本球迷,恐怕也不会情愿花钱去给中国选手的内战捧场。日本跻身单项四强的唯一男双组合出场之时,成了整个世乒赛赛场仅存的非中国选手,半决赛他俩遭遇中国的马龙和许昕,连看台的过道亦坐满东道主的观众,一边倒地给子弟兵助威,可惜这对日本选手技逊何止一筹,很快便以0比4惨败出局。由此,尽管世乒赛还有一天半才结束,那个“世”字已经可以提前拿掉了。
本届世乒赛,中国选手包揽了男女单打四强、混合双打四强和男女双打的冠亚军。而且,这已是他们第四次垄断单项世乒赛全部金银牌——换句话说,这种状况乃世界乒坛之常态,绝非中国选手一时发挥超常所致。更有甚者,中国选手本可把男女双打的四强一并包揽,只是由于参赛名额所限,未能如愿。中国若有四对或四对以上的选手参赛,大概从四强开始就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什么事儿了。
乒乓球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自己玩的游戏,这个话题早就说腻了。谁都知道,要让这项竞技运动的生命力延续下去,必须大家一起玩,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则是个比哥德巴赫猜想只难不易的题目。技术、器材、规则上限制,被无数次实践证明是无效的。那么,或许只能从体制的改造入手了。
中国乒乓球的高度发达,假如仅仅缘自项目本身雄厚的群众基础,在体制层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那么,就不需要进行任何人为的干预——竞技体育自身的规律和市场的法则,足以使运动项目的发展达致合理的平衡。就像巴西的足球、美国的篮球,虽同样有“国球”之誉,却不会导致垄断。最近的四届奥运会,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竟有两届夺不了冠,世锦赛更是经常连决赛甚至半决赛也进不去。
以乒乓球在中国的广泛、深入普及和巨大的市场潜质,这个项目有成熟的条件,通过职业化、市场化途径,形成支柱型的体育产业,而现行的高度集中的举国体制,是依靠财政支撑下的长期集训方式,来保持极少数顶尖球员的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用世界上国家投入最多、专业化程度最高、训练时间和强度最突出的一批精英,去对付人家那些从自负盈亏的社会化俱乐部里出来的半业余队员,我们越来越强、人家越来越弱之势,显然不可逆转。
因此,中国乒乓球应该加速向职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型,取消国家队的长期集训,全力打造职业联赛,实现梯级竞赛的俱乐部化和人才的全球流通。并利用我们在国际乒坛的影响,推动国际乒联改革运作思路和竞赛体制,淡化世锦赛、世界杯等世界级赛事,逐步把譬如中国公开赛、日本公开赛、德国公开赛等职业大赛培育成类似网球“四大满贯”地位的世界乒坛主体赛事,让“大家一起玩”,让乒乓球的运动活力、竞技魅力和产业潜力完美结合,成为又一个欧洲职业足球和美国NBA式的体育典范。这将是中国乒乓球为人类做出的比夺取最多的世界冠军和奥运会金牌更大、更有意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