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
从1985年规定胶皮颜色起、至最近提出的“先单后团”的奥运大赛次序调整,国际乒联从规则到器材旨在削弱中国乒球的打压手段可谓花样翻新,但实际结果却是,乒联改革难撼国球根基,正如辽宁男乒主帅于沈潼所言:“中国乒乓球不怕变革,咱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
客观而言,乒联的改革对个别中国选手影响甚大,现国乒主帅刘国梁的退役即与“小球变大球”的改革直接相关。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才在吉隆坡通过了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因球速的变缓变慢及“无遮挡发球”的规则提出,刘国梁强调变化、以巧制胜的打法受到极大限制,再加上“兴奋剂事件”的困扰,一代名将刘国梁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2001年9月1日,国际乒联不顾中国乒乓球界的反对,将比赛由每局21分制改为每局11分制。国际乒联采用11分赛制的初衷是缩短每局比赛的时间,原来打3局的时间,11分制可以打5局,这样比赛就会变得更加激烈精彩。不过,真正能够使比赛精彩的根本原因是提高了结果的偶然性。尽管国际乒联一再强调,11分制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对运动员的技术没有任何影响,但这一变革对已经习惯了21分制,尤其对王楠这样以功力经验取胜、节奏偏缓的慢热选手是当头一棒!
虽然乒联的改革每每给中国乒球造成诸多麻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调整,最后屹立于冠军峰巅的依旧是中国选手,中国乒球不仅未因乒联的“刁难”而形势渐衰,反而却在磨练中越战越强,中国乒球骁将依然是一枝独秀。
中国乒球之所以总能在乒联的强力打压下“逆市反弹”,其根源在于中国乒乓球的人才培养体制与传统底蕴无与伦比。刘国梁形象比喻道:“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体坛的地位,就如同巴西足球在世界体坛的位置! ”
从这一角度讲,已无敌手可言的中国乒球反而要欢迎国际乒联的遏制改革。越遏止,中国乒球的内在发展潜能越能得以激发;越削弱,乒乓球运动的整体形象越会获得普泛影响。国际乒联与一家独大的中国乒球间,将围绕这种特殊的生存形态,展开微妙进退的双赢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