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江晚报:上赛场 一个20亿的呼拉圈?

  本报评论员 七贤

  F1掌门伯尼前两天说,只要上海愿意,可以永远待在F1。这不是外交辞令式的客套,是一个生意人的大白话。现在F1在全球的金光大道上空挡滑行,动力越来越不足,如果上海愿意,F1其实是想希望永远待在上海。你摆摊,他收钱,这样的好差使他们乐意干。但雨朦朦的上赛场,F1和她没有情深深,看得到的未来和老天一样模糊,让人惆怅。

  如果你是个五年前自掏腰包去上赛场初体验F1的工薪族,这一次又故地重游,恭喜你,两回平均,成功摊低了成本。那时的门票是稀缺资源,是馈赠佳品,是公关手段当然也是腐败的诱发因子,纯粹的F1爱好者搞到一张票是很不容易很长脸的,那个时候那里一盒方便面一碗蛋炒饭要好几十块,还得排队。今年赶上好时候了,几万观众的主流不再是花别人的钱感觉不到疼的高尚人士,运营商久事公司的衣食父母是这些不缺乏热情只缺点钱的铁杆分子,三天开销一合计,至多是五年前的六成,如果觉得比赛不精彩,也不会觉得自己吃啥亏。

  工薪族车迷沾沾自喜,久事公司却愁上眉梢。今年票价卖的是跳楼价,观众人数没有井喷,门票和纪念品就不可能逮着大行情。赛场广告、电视转播这些肥缺是伯尼拿走的,久事公司的活命钱全靠门票和纪念品。这两块前两年走杀鸡取卵路线进账有限,如今观众热情消退只得改行薄利多销策略,但无法止住一路下滑的势头。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接下来的现实问题是,这年,还能不能过了。

  要抵销高达三千万美元的承办费,有两种途径,一是美元贬到和人民币一比一。这属于猴年马月的事,真有那么一天,F1老板不涨价的可能性,比华尔街金融骗子麦道夫活着出狱(判了一百五十年监禁)的可能性要小。F1不是公益演出,对你是个无底洞,对他是棵摇钱树;二是中国的赛车文化普及,门票和纪念品价量齐升。这个可能性比中国足球队五十年内拿世界冠军要略小。有些大城市已经在试行单双号限行,有的在配备公共自行车鼓励少开车,城里人汽车普及程度不算低了,但F1车迷没像NBA迷那样壮大。农村可能是广阔的天地,但要等到汽车下乡,请农民兄弟进城,发展他们来看,这好象也不可能。F1就是这么个东东,它的呼啸声车迷听来是天籁,非车迷的理解就是噪音加废气。

  如果用不了几年,F1在中国把卡丁车、保龄球、甚至呼拉圈的兴衰史重演一遍,也算不上奇迹。上赛场这个耗资20多亿,当成一个城市与国际接轨的标志性工程与样板工程的东东,本质上属于美轮美奂、大而无当的白象工程,是先作结论再去论证的拍脑袋工程。这样的工程,折腾和败家的程度和豆腐渣工程并驾齐驱。随便翻开七八年前的媒体就可以看到当初有人描绘的灿烂前景和诱人钱途,马达一响黄金万两,世界各地的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群贤毕至给这个城市增添无限商机,大幅提升品味。那个时候好像没人想过造价20多亿的赛道和每年过亿的F1承办费,以及每年成百上千万的维护费,是个什么数字概念。

  年年亏要不要年年办,是个问题,如果不办,这个“上”字形的庞然大物如何安顿是个大麻烦,你不可能像保龄球那样低端到赚点茶水钱,也不可能像呼拉圈那样搁在墙角心血来潮时再扭上两圈。要么把它办成机动车驾驶培训考试中心吧,把上海、华东地区的业务归口到这儿,吃喝拉撒全管,旱涝保收?只是,这个设想有待认真论证,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定了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F1中国大奖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