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大奖赛赛事运营方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金融危机和赛事时间调整的“双重打击”,上海站今年票房出现较大下滑,其中国内外企业订票客户比去年减少了15%。F1中国大奖赛,今年实实在在地遭遇了“寒流”。渐失人气的这项赛事,在中国该何去何从?
“上赛道”明年之后可能无缘F1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传言纷纷,总绕不过这样一个事实:从2004年至今,上海站的赛事没有赚过一分钱。上海人当初与F1管理公司一签就是7年合同,要知道,F1掌门人伯尼可是出了名的“吸金机器”,当年他老人家把这项赛事打扮得金光闪闪吊高来卖,拿着世界最先进科技、极度奢华、高投入高回报这些词来打动中国人的时候,我们都忘了他24亿英镑的身家就是以这项赛事为名用五花八门敲骨吸髓般的手段忽悠来的。
屈指一算,上海赛车场光是一期建设费就花去了26.45亿元人民币,而申办F1还要交报名费,7年相加共计从钱包里掏了11.62亿元人民币,每年电视转播权购买又花掉1.5亿元。7年下来,总成本约为50亿元人民币。这7年平均每年回收额需达到6.25亿元。明眼人都知道,光靠每年一场F1大奖赛根本无法赚回本钱,即便上海人绞尽脑汁搞赛道经营多样化,但算来算去每年亏损都不下2亿元。原来想像中被“培育”起来的庞大车迷群体并没有同样“庞大”的消费能力,卖几顶帽子几个车模不过是杯水车薪。这一切,也折射出高级别国际体育赛事在中国的运营瓶颈。
当然,精明的上海人也会被忽悠,还是要怪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汽车业、金融业都刚好与F1息息相关,连“破产保护”这么悲观的词儿都频频出现在通用等“老大哥”级别的公司身上,遑论才刚起步年仅6岁的F1中国大奖赛。财大气粗的中石化在花了8亿元冠名费后今年也赶紧退出,这场赛事要继续这样“裸奔”下去,上海人还得吃更大的“哑巴亏”。不过,偌大的“上赛道”摆在那里,总不可能就此放弃,继续坚持虽然辛苦,但赛事经营者现在也只能把“寄希望于明天”当成救命稻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