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坛周报:如果陶渊明跑马拉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11:57  体坛周报

  中国人健身以散步居多。一到傍晚,城市居民区总有人出来散步。到了夏秋季节,出来纳凉散步的人群更是络绎不绝。特别是在老城区,如北京三环以内,人们喜欢聚集在街道两旁,三三两两,边走边谈,既是健身,又是娱乐。

  原以为散步仅为北方特色。北方经济发展稍稍滞后,不如南方和沿海城市发达,因而人们空闲时间较多。由于时间不是成本,散步这种悠闲自得的户外运动就有了一席之地。不过近日一个广州代表团抵美,刚一住定就有人去找能够散步的地方。虽然小区有健身房,但来者兴趣不大,连说散步是最好的运动。看来无论大江南北,至少目前散步还是非常流行的健身方式。按人口比例,中国应该有世界上最多的散步人群。

  那么说起跑步,中国人口再多也只能和老外打个平手。虽然早上起来,国内城市街道中的跑步者大有人在,但和这里老美相比,则远为逊色。我们在电视上都见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小布什带着大批随从,呼啦啦在华盛顿的街上从这头跑到那头的情景。有国家领导提倡,百姓自不必言。平时从早到晚每个时间段,街上、校园、林间小路都不乏大汗淋漓的跑步者。这还不算,如果进了健身房,才会知道美国主要的跑步人群原来都在室内。那里一排排跑步机蔚为壮观,跑步者铿锵有力,坚定不移,其决心和毅力颇令人敬畏。

  然而在美国,散步可是绝对稀缺。首先马路上人行路就少,社区空地等私人领地又立着牌子,闲人免进,违者可被起诉。到了傍晚,空气清新,就算有路也不敢出去。天黑就是失业黑人的天下,持枪抢劫的事情时有传闻。万一碰上一个,一场惊吓,也把多少天散步积累的健康细胞灭绝殆尽。所以美国环境虽好,但对散步者可谓良辰美景虚设。杜克大学旁边一个小区的住房围成大小两个圆圈,中间有一条环形街道,中国人视之为风水宝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散步。租住此地的国人甚多,小区几乎成了唐人街。附近一老太太无法忍受没有散步的生活,改晚间散步为早上散步。抢劫者不会蹲守一夜,早上肯定还在呼呼大睡,所以相对比较安全。可见在美国到华人超市买点中国食品还不算难,但找地方散步实属不易。

  由此可见,说散步与跑步之间有点文化差异,还真不算过分。老美继承了古代西方的跑步传统。古希腊人在马拉松打败波斯人入侵,传令兵菲利波得斯狂奔42公里传播胜利的消息,可歌可泣。这种追求行动与胜负的体育精神结合现代生产方式,使讲求时间、速度、效率和结果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带来繁荣的物质文明。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已经发现,现代化虽好,地球资源却不足以支持全世界共同富裕。现代化的结果只能是国家之间的贫富分化。那么把跑步视为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和唯一的生活方式就令人怀疑了。

  中国人喜好散步则代表另类的文化历史传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先生肯定是散步前往南山,不然跑得呼哧带喘,就不可能“悠然见”。“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先生肯定也是出门散步,不然心动过速,怎能看山观云。中国人即使行动,也讲求一个内心的平静。像走路这等稀松平常的事,也美其言曰“行香”,让它有点审美价值。

  如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快速的生活节奏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一切,传统文化也渐行渐远。虽然也有些古装戏、孔子学院、唐装、论语心得之类颇为风行,但这不过是包裹了古代外衣的现代商品,和传统毫无关系。美国作家爱丽丝·沃克尔说过,传统不是挂在墙上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艺术品,传统是我们看不见并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散步虽不起眼,却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东方传统文化的保留地。

  (周小仪 北大英语系博导 美国杜克大学交流学者 著名作家周立波之子)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马拉多纳出任阿根廷主帅专题 

更多关于 马拉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