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锋作为一名中国球员,不远千里加盟韩国球队水原三星,在一场面对老东家上海申花的亚冠比赛中,作为中后卫的他不仅攻入一球,还主导了本队绝大多数有威胁的进攻。一个外国人,把韩国人民的足球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不是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是老上访专业户的“偏执型精神”。
大头不是没进过球,但如此铆足了劲要进球的踢法在他以往代表中国队时也不多见。一个三十出头的老球员了,比赛前夜还要吃安眠药才能睡得着觉,这场比赛对他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的人来回答。
北大教授、心理学专家孙东东说至少99%以上的老上访专业户精神有问题。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孙教授也不得不出来道歉。不过,也有一部分人附和,这部分人的观点是,一个原本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的正常人,突然遭遇不白之冤,从此只能远走他乡、颠仆流离,被某些信访办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精神上不出点问题才怪。李玮锋的问题没这么严重,不过作为原中国国家队队长,有着一定的职业理想与追求的年轻人,一夜之间沦为“球霸”,不仅被驱逐出国家队,甚至面临着无球可踢的局面,最终被迫出走K联赛,如今再度回到在这块熟悉的球场上,相信他的精神状况同样难以名状。
这不可怕,现代社会人人都有病,关键是要认清病的来由和如何加以化解。李玮锋很幸运,不仅没有被“专家”送进精神病院给“保障”起来,还用进球,这种特殊形式的“上访”证明了,他被中国足球弃之如敝屣绝对是一个,冤案。
李玮锋的确太幸运了,他没被“保障”起来,并不表明中国足坛多光明,多具有人文精神。如果不是种种机缘巧合,现在的他可能正掰着脚指头数自己还需要禁赛多少场,或者陪着朱老板在主席台上看比赛。禁赛不可怕,可怕的是禁赛并非以整肃赛风为目的,而只是作为平衡各方面利益的一个手段;陪老板看球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因踢不上球内心无比焦虑,却还要装着受到了宠幸而挤出一脸的笑意。有病治病天经地义,可在我们这里往往治的不是病,是治人。
中国足球关于治人的故事数不胜数,比如陈涛,比如郜林等,都是老话了,说来也没什么新意。听说申花俱乐部在本场比赛之前,给水原俱乐部发了一份长达20余页的传真,称李玮锋不具备代表水原三星出战与申花队的比赛。有人将这看成是一种心理战,但我觉得,针对一个在本队连替补都打不上的球员,有必要玩这种伎俩吗?这只能再次证明,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不一定是患者,可能是“上访专业户”;在我们的球队踢不上比赛的球员也不一定是水平差,可能是什么,只有天知道。
(傅岳强)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