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旻
申花,水原,亚洲传统强队。但昨晚的焦点只有一个,李玮峰。
和李玮峰认识大概在1998年,也可能是1999年,记不清了。很多人对李玮峰存在误读,他很有礼貌,也很热情,在球场上是不是“球霸”我不好说,但天生对靠自我奋斗、努力打拼的人没有太多反感。
十年来,他从国家队范志毅的“跟班”,到现在中国足球公认的“老大”;从一度无球可踢,到辗转深圳、上海、武汉;从留洋英超的“失败”,到被迫出走韩国……曲折很多,灾难不少,但他顽强地生存着,坚持着,浓缩了一个中国足球人在这样一个时代的艰难。
李玮峰肯定有很多毛病,但现在如果有所谓他的天下,都是靠他自己打下来的。一步一步往上走,无论走得有多么艰难。看上去有些光鲜,但背后的苦、酸、痛,不是那些爱他的球迷、骂他的球迷能够体会的。和那些在大城市长大、并入队的球员不同,他每到一地都是一个外乡人,必须首先适应、立足、生存、证明,再是发展。很难有一个“家”的感觉。
他曾试图在上海找到“家”的感觉。他很早就想来上海了,甚至要追溯到郁知非时代。刚来上海的时候,他有很好的规划:“我想把职业生涯最黄金的几年留给上海。”
31岁,中国的俱乐部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了。不得不投奔韩国,投奔他最早的恩师之一车范根。留洋球员在他乡的表现,往往在网路的包装下有些失真。然而,昨天我们看到的李玮峰,是真实的李玮峰。
他是球队的自由人,是进攻的发起点,甚至在球队没有得分手的情况下,他是第一得分手。短短几天,他赢得了韩国球迷的心,赢得了队友的心,更别说用“楷模”来形容他的教练了。
如果水原最有威胁的球员是申花的,亚冠出线的天平会如何倾斜?为什么一个征服韩国足球的球员,在中国却没有容身之所?为什么偌大的申花、上海,留不住李玮峰?
从来只有环境改变人,而人改变不了环境。曾经问过朱骏有关李玮峰的问题,他的回答是典型的“朱骏式表达”,有些无厘,但很难反驳。
鞠躬,开心,感恩,爱国。这是真实的李玮峰。让人仿佛想起2004年断了两根肋骨还在为中国队拼杀的李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