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坛周报颜强:球亦有道 斯诺克无形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11:13  体坛周报

  当肖国栋和田鹏飞在中国公开赛也能打进第二轮时,一位英国同行的报道标题是:“中国将垄断斯诺克运动。”

  他说的是中国球手能威胁到英国球手对这项英式运动长久的垄断,理由在于“丁俊晖和梁文博的能力众所周知,而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年轻球手层出不穷。或许他们现在还无法真正挑战奥沙利文和希金斯这样的顶级职业高手,但是他们的潜力以及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将使中国在十年内成为斯诺克的垄断势力。”

  这是天空电视台评论员的分析。我们不再怀疑斯诺克这项运动的前途在中国,因为在媒体和体育产业都高度商业化的欧美,斯诺克式微的商业魅力和媒体不友善程度,成为了制约其运动发展的两大硬伤,而这两个挑战在中国都能找到相对妥善的答案。只是中国球手在未来十年,是否真正具备挑战世界的能力,却是一个无法概括的话题。

  而全部中国球手止步于十六强,则多少说明了一方面:高普及程度,使中国能产生越来越多年轻新锐,然而什么时候才能诞生一位大师级的人物,这种挑战却不是一片市场热土就足以回答的。

  大师的诞生,需要文化环境,需要特殊土壤。中国现在肯定不具备培育这种人才的环境,否则丁梁乃至肖田用不着负笈西行。斯诺克之道,和隐者修行之道有些类似,球手的自我磨练孤独而漫长,这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运动。不过从泛泛高手的水平中破茧而出,达到大师境界,离不开相辅相成的文化背景。这些描述看上去很玄,却能从每个球手的每一杆击球中琢磨出端倪。

  以纯技术言之,还没有哪个中国球手能达到丁俊晖目前的级别,即便他在心理上遭遇了上升瓶颈。丁俊晖的击球技术之干净清晰,战术思路的明确彻底,恐怕梁文博尚有不及。肖国栋能淘汰丁俊晖,但斯诺克境界上瞠乎其后颇远。高手和大师的分野,更在于心智上的细微差距。差距虽然细微,又咫尺能成天涯,这种修炼,几近于求道者的磨砺。

  怎样的文化环境才能培育出大师呢?这在乎中国人对斯诺克这项运动的理解进一步深入。百发百中的横扫千军,未必是斯诺克的极致追求。这项起源于英国在印度殖民地驻军军官俱乐部的运动,追求的更是一种球手对自我身心的控制和调度:你要具备奥沙利文那样纵心所欲的自我表达热情,也要具备希金斯这般算无遗策的极度客观。巅峰期的亨得利两者兼而有之,于是成为历史。百发百中,恐怕还是有我之境,超然物外,入了无我之境,才会有醍醐灌顶的新生。

  所以斯诺克是一项充满着极致个体追求的心理运动。沾上太多世俗功利的成分,当球手的心境不再纯净,他打不出纯净的球,他的求道之路就可能误入歧途。斯诺克不是发泄,更是自我控制;斯诺克尤其不是赌博,更是自我恪守。斯诺克之道,也是人生追求之道。只有对这项运动有了理性认知,才可能去期待球台上的辉煌成绩,能不能形成垄断,反倒是额外奖赏了。真正理解了这项运动,才可能让斯诺克提升我们的生活。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