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晚报:国内出了不少“小丁俊晖”是幸还是不幸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15:12  新民晚报

  

  国内出了不少“小丁俊晖”,是幸还是不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个“丁俊晖传奇”,刺激了无数家长与孩子的“星梦情缘”。在如今国内各种斯诺克比赛当中,“以小打大”的场面越来越多。很多人似乎从中看到了这项运动蓬勃发展的春天,却很少意识到:繁华的背后,往往是孩子们无法继续正常的读书生活。难道培养球星的代价,就一定是要荒废学业?

  思考一现状无奈

  坐在记者面前,年轻的父亲周昌建眼神游离,欲言又止。他有着自己的困惑,更有着生活的无奈。他何尝不想让孩子周跃龙边上学边练球,却谈何容易。一句话——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现在娃去了广州,跟着师父一上午至少要练四五个小时。”周昌建说,“如果既要念书,又要练球,根本没时间,娃也太辛苦。其实,他现在下午都没事做,有时候就在玩游戏。”

  让周昌建忌惮的,还有“双线作战”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压力。仅仅为了给小龙找个好的教练和环境,每个月就需要花费两三千元,这个并不算富裕的家庭,几乎倾其所有,仍感吃力。“我们没多少钱,吃不消。”

  重重压力之下,周昌建只能决定:赌一把。

  思考二出路何在

  从小打球与上学读书,真的不可调和?中国台球界现在所要思索的,是如何找到一条“鱼与熊掌也可兼得”的道路。

  以往人们的印象中,台球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痞子运动、混混游戏,以至于很多家长都“谈虎色变”。因为丁俊晖的成功,世俗的看法正在改变,它成了一项“绅士运动”,这就让打台球有了“登堂入室”的可能。既然如此,国内台球界的管理者们,又何不尝试一下,把这项运动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

  中国足球的发展过程,或许可以拿来借鉴。当初无数家长撞破头把孩子送去足球学校,结果一大堆人既没踢好球,后来又成为半文盲。“泡沫”散去后,如梦初醒时,如今中国足协已经开始与教育部门联手,在学校推广足球。台球界是否也可以来一些“试点”?

  中小学里,不应该只有乒乓球台。也可以多摆上几张台球桌,让有天赋的孩子快乐打球,用心读书,相互促进,良性发展,这才是正道。

  本报记者关尹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