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周文渊
国家队主帅选拔工程终于要收场了。民调显示,人们对究竟花落沈祥福还是高洪波并不太热心,毕竟亚洲杯预选赛魅力有限,而他们也很可能只是过渡人物,与其费心考量谁是最优人选,还不如先拷问一番选帅的程序性正义问题。
尽管足协用考公务员的方式海选国家队主教练,这一官八股式的举措受到了广泛质疑和嘲笑,但既然规则定了,即使不那么完美,也得游戏下去。然而,数十天时间过去了,那些煞有介事进行的口试、笔试结果至今秘而不宣,大概以后也不会公布。有消息称,不宣布是因为各位考生成绩太差,晒出来会影响中国足球及当事人的形象士气。但我们情愿认为,不公布是为了便于主持人暗箱操作,从而避免尴尬和被动。倘若考试状元不入长官的法眼咋办?
这决非小人之度。显然,若一试定终身,那么曾经留学德国的吴金贵具有绝对优势,沈祥福、高洪波和殷铁生都是以讷于言敏于行著称的行伍,与吴金贵比试笔头功夫难有取胜机会。但同样很显然,若吴金贵成为男一号,这样的结果足协不认可、元老不认可,连球迷都会觉得荒唐。因此科举考试的结果不能如实公布,否则就无法用暗箱操作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据说沈祥福在应聘时把那些失败教训当作了财富或王牌,殊不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早就过时了,而实际上,这几年祥福似乎长进有限,否则怎么会因广药0比6惨败给亚泰而被迫公开道歉呢?倒是60后高洪波,在勤奋好学上与祥福有得一拼,而执教至今又没有太失败的经历,为人也不像祥福那么压抑或窝囊。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未来的国家队主教练是否拥有一名主教练应有的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