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哈尔滨的冬奥梦还有多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3月01日13:50  北京晚报

  昨晚,第24届世界大冬会闭幕了。从整个大冬会运作来看,哈尔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证明了其出色的组织能力。不过,一些细节说明,哈尔滨要申办冬奥会,仍有一长段道路要走。

  从举办冬奥会的水准来看,哈尔滨问题依然不少。就说硬件,我们还无法举办包括高山滑雪之高山速降等高难度单项的场地,亚布力雪质太硬,天气太冷,没有雪橇场地,帽儿山雪场接待能力不足。

  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软件。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除了运动员以外,观众和国内外媒体是上帝。他们满意,运动会就成功了。但大冬会的媒体运作,还不如2007年亚冬会职业。

  其实,记者并不是太讲究住宿条件和饮食条件,但工作条件要好,绝对不能影响他们工作,工作是生命。不说别的问题,就说班车,在开幕式前已经有比赛打响,但没有班车。街道上有大冬会专用车道,但被占用的现象不时会出现。更要命的是,记者住在亚布力雪山,但没有从这里到帽儿山的班车,连出租车都没有,只有从哈尔滨分别到两个雪场的班车,而且班车每天就一班,帽儿山雪场还不提供记者住宿。试想一下,冬奥会有数千名国外记者采访,他们要采访到各自的国家队,无法抵达怎么办?

  此外,在一些场馆没有混合采访区。与北京奥运会相比,大冬会的标识太不清楚,或者说没有。试想一下,如果不会说中文或不识中文的外国记者在这里怎么顺利工作呢?何况冬奥会还将有一些残疾记者和残疾观众,甚至是智障记者,场馆应该有这方面的保障。

  大冬会举办是相当成功的,但期间也发生了许多矛盾,包括国外运动员与组织者、记者与组织者、志愿者与组织者、组织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本是可以化解甚至消除的。

  我们相信哈尔滨未来会更好,他们总有一天会具备举办冬奥会的能力与意识。

  (本报哈尔滨今晨专电)

  记者 孔宁 J087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