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年的看球经验,即使连裤衩都输没了,国足还能照样腆着脸踢。就像在一个家里,有挣钱的,就有花钱的,挣钱的往往是老爹,或者是大哥、二哥,姐姐什么的,花钱的就是那个最没出息的、被父母当宝贝捧着的“老疙瘩”,中国国足似乎就是那个没皮没脸的“老疙瘩”。
而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国足再次挑选主教练不让人奇怪。只是对于没皮没脸的中国足球来说,早已经没有见人的脸面,在选帅时何谈“面试”?
这次只让土帅竞聘国足主教练,似乎又是个轮回。其实中国足球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点。
当年德国世界杯预选赛澳大利亚队看前景不妙,他们三顾茅庐,请出希丁克,结果顺风顺水,打入世界杯。世界杯第一场比赛,希丁克大胆用兵,一举击败日本队。韩国队也请了世界名帅埃尔沃卡特,延续一贯的荷兰风格,第一场比赛胜利,证明了这位教头排兵布阵的不凡。
亚洲几个小兄弟的快速强大,让自认为足坛大哥的中国队很没面子,中国足协领导们于是把中国教练一棍子打死,兜里装着公款,坐飞机满世界请洋教练。
请洋帅,没错!而且人家韩国、日本有成功经验,咱们照抄就行。可是中国足协领导们好面子,觉得那样做就是考试作弊,怎么行呢!一定要有主见才行。
最后选洋教练的结果,就是没有选来希丁克、特鲁西埃等这样经过证明是优秀教练的人,而是请来了诸如霍顿、阿里汉这一类没有经过证明却据说物美价廉的洋教练,时间证明了一切,就不说什么了……
中国足球现阶段缺乏的,或许不是一个能力超群的主教练,而更在于整体战略的混乱模糊。米卢被公认为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当中最成功者,他的成功也只在于带领中国队进入了一次世界杯决赛圈。
考量中国足球的时间跨度,从来就不应该是四年一任、五年一届这样的政治周期,而要以二十年乃至五十年的几代足球人口为范畴。中国足协和中国足球最大的矛盾,或许就在于行政指令性管理体系,与需要长期自然发展跟市场管理相结合的产业体系,两者之间无法协调的关系。
以青少年为本、集中精力保证联赛健康发展,是中国足球应有的战略原则,这在未来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都不会过时。类似的战略原则其实早已有之,问题都出现在朝令夕改的执行惯性上。
重视各级别国家队成绩,当然是足协重要工作范围,然而请不起洋教练,或者几乎没有洋教练能在足协领导架构下顺利工作,不也是中国足球自身矛盾的一种凸现?
于是公开选土帅,民主科学的方式下,并不能找出多少对未来发展的考虑,因为一个强势主教练,并不是这个节点中国足协的关键问题。除了作为一种公关手段,选帅没有太多意义。
□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