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陈志强
因为申雪、赵宏博以及张丹、张昊,人们认识了花样滑冰;因为李妮娜,很多人迷上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如今随着中国运动员在大冬会的出色发挥,冰壶、冰球等冰雪项目逐渐走近普通人,更成了不少时尚人群的新宠。
这些领军人物,曾经带动了一个项目的发展,申雪、赵宏博在冬奥会和世锦赛上的表现,加上“教父”姚滨的苦心经营,以及张丹、张昊的冒尖,在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上,中国成了不可忽视的势力;李妮娜和因伤缺席本届大冬会的韩晓鹏,在2006年冬奥会上摘金夺银的表现,让空中技巧成了中国在冬奥会雪上项目的冲金点;各自只有100多人开展的冰球和冰壶队,以世锦赛上的出色表现,也是出尽风头。
这些明星,同样也是大冬会上最吸引观众眼球的焦点。为了看李妮娜,有观众可以从哈尔滨、牡丹江驱车前往200公里开外的亚布力,尽管可能在那里吃住都难以解决,不得不当天返回;张丹、张昊的花样滑冰比赛,更是让哈尔滨会展中心的8000座席爆满;有中国冰球、冰壶队的比赛,逐渐变得一票难求。
对这种冰雪热,很多为冰雪运动经营了多年的幕后英雄也感到欣慰,冰壶队领队李东岩说,“竞技成功也是为了实现进一步的推广”;中国冰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兰利说,“女冰打进奥运会,你看人气不就上来了。 ”
只是现状是冰冷的,这种热闹场面可以维持多久,谁也不知道。女子冰球和冰壶各自都只有100人在开展,女冰队长王莉诺说,“女冰姑娘常开玩笑说,以后每个人都生女孩子,争取组一个冰球队,让这血脉延续下去。 ”这样的戏言显得有点悲壮,相对于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动辄上百万人的运动基础,单靠这一百来人的奋斗,高潮能维持多久?
热情的观众、不错的成绩,但在运动普及和后备力量方面却只能用冰冷来形容,这不仅需要运动员在场上拼搏,更需要各界共同的努力。希望中国冰雪运动的前途,不再冷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