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清华模式替代体教结合

  最近,一些耐人寻味的消息频频传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南勇强调青少年足球要体教结合,今年起准备恢复希望杯和幼苗杯两个赛事;国乒女二队黄石集训,首次引入文化课,主教练韩华表示“在新奥运周期里真正把体教结合抓起来”。

  实际上,体教结合是个老话题,只不过20多年来,一直缺乏实质进展。

  困 局

  体教两家独立运作 系统之间衔接不畅

  “体教结合”的提出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由于组织实施者对‘体教结合’认识上的偏差,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各自在本系统内尝试‘体教结合’,系统之间缺乏顺畅衔接,不能优势互补,20多年来效果很不理想。”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厦门大学体育部教授郑婕说。

  1986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全面启动“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点学校”。“从此以后,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各自建立本部门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条是教育部门利用降分、特招等政策自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形成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小学→中学→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的‘一条龙’业余训练体系。另一条是体育部门利用单招等政策,形成体育传统学校、业余体校(小学、中学部)→体育运动学校(中专)→运动技术学院或进修学院的‘一条龙’教育体系。” 郑婕介绍。

  “两个体系各有缺陷,教育部门的体系中缺乏有经验的教练员、必要的医务监督、营养保障和完善的竞赛组织系统,经费奇缺;体育部门的体系中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学生接触的都是清一色练体育的孩子,与社会交往较少,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郑婕认为:“20年的体教结合,并没有促成体教两家齐心协力共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格局,却形成了两家独立办的局面。”

  瓶 颈

  体制障碍依然存在 赛事资源有待共享

  “体教结合尚存体制性障碍,‘体’与‘教’至今仍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虞重干教授认为,高校已经开始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但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管理体系并没有相应调整。体育部门掌握着奥运会、全运会等赛事资源,控制着国内竞赛举办权及国际赛事的参与权。教育部门培养的运动员难以参与进来,大学运动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高水平赛事的机会很少,没能真正发挥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作用。这与最初的设想背道而驰。

  北京体育大学熊晓正认为:“体教结合虽然提了很多年,但运动员的管理还是按专业运动队的机制来管理,针对学校运动员培养、发展的政策设定和建设,几乎是没有。”

  很多人认为政府应该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促使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对体教结合的目标、理念、管理体系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出台有关细则,探索并逐渐形成一个既遵循竞技训练规律、又遵循文化教育规律的运动员培养管理模式。

  突 破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清华模式”备受关注

  “眼镜飞人”胡凯、射击运动员刘天佑、清华跳水队,这些都是清华体育给人印象深刻之处。据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陈伟强介绍,清华大学自1994年开始探索培养国家水平的学生运动员,目前有400多名学生运动员、37支运动队,很多学生运动队已与国家体育总局建立联系。其体教结合的主要做法是充分发挥大学优势,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瞄准竞技体育主战场,大、中、小学相衔接,教、体、企相结合。

  陈伟强反复强调,清华的体教结合模式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是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探索,是举国体制的补充和新的表现形式,在不增加社会负担,不增加国家投入的情况下,为国家的竞技体育做贡献。

  在虞重干眼中,“清华模式”不失为体教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体育和教育有机结合,依托学校和社会,把竞技体育的基础培养部分(指运动员在被选入国家队之前的培养和训练)放在学校,已经成为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本报记者 袁振喜 季 芳 郑 轶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清华模式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