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坛周报:羽毛球联赛要玩就玩真感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10:14  体坛周报

  特约记者马丁报道 自从1994年男子足球甲A联赛问世以来,跨度长、主客场制的单项体育联赛逐渐成为中国人体育生活中的一部分。短短十年间,篮球、乒乓球、排球相继开始运营自己的联赛,这些联赛职业化程度各异,受欢迎程度不一,但不幸的是,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没有一项国内联赛成功地帮助参赛俱乐部在本地体育迷当中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归属感。

  国内的联赛,无论是观赏性强的足篮排,还是群众基础深厚的乒乓球,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球队成绩好的时候一票难求,成绩差的时候无人问津。除了中国人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势作祟外,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球队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培养起球迷的忠诚度。

  忠诚度来自认同感,在西方成熟的职业体系中,这种认同感除了俱乐部所在社区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孕育外,更多的是靠俱乐部同追随者之间长期的感情交流,是积极营销的结果。以英超为例,俱乐部随时都在创造机会增进球迷对球队的感情,从薄薄的一本观赛指南到隔三差五的球员见面会以及慈善活动,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在中国,即使是比较成型的联赛也很少见有俱乐部专门设立为球迷服务的部门,球迷活动一般都是靠俱乐部经理监管,形式也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票务折扣。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中国体育俱乐部都这么一叶障目,中超的成都谢菲联就是为数不多的例外。由于英国资本的介入,成立两年多来,这支西南球会的球迷活动一直持续不断,而且从球员见面会到跟队出境看球,名目繁多,聚集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气,而是人心。

  可惜的是即使在职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足球联赛,成都谢菲联都只是个异数,在职业化徒有其表的排球和乒超联赛中,更是如此。这两个联赛由于所处项目国家队的绝对强势,经常连赛程和主场的持续性都没法保证,维系和球迷之间的感情更是天方夜谭。他们存在唯一的商业价值就是央视体育的转播。由于落后的体育营销观念和全国性体育电视资源垄断,这一模式还真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生存之道,比如见缝插针地争夺CCTV5曝光度的晋江运动鞋巨头们,就是生动的例子。

  拟议中的羽毛球联赛,多半也会和乒乓球面临相同的处境。常年的国际巡回赛使得羽球联赛注定将被支离破碎的赛程和明星球员的缺席所困扰,更难的是,论电视转播的观赏性,它比不上排球,论群众基础,它比不上乒乓。但即便如此,相信只要乒羽中心下决心,联赛还是能做起来,也能拿到CCTV的转播,从而吸引到赞助商买单。只是最后获益的是不是这项运动在中国的真正壮大,能否带来普通运动员的福利提升,以及最终形成一个能自我造血的真正职业化机体,这些问题可能就虚无缥缈了。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专题:2009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专题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