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南国和煦的日光足够温暖,在广西北海的足球训练基地上,多支来此冬训的北方青少年足球队的训练已经展开。一连几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多数冬训球队选择与当地成年业余球队进行比赛,这种以小打大的训练方式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着实让人心忧。
在一场比赛中,一名来自大连的小球员虽然只有十岁出头,但相比业余成年队的球员来说,已经具有技术上的优势,整体打法也先进很多。随着比赛的进行,年龄构成从20多岁到50多岁的业余队球员体力下降,动作逐渐不规范,最终出现一名小球员因对手犯规而受伤的现象。虽然对手是无意犯规,爱小队员心切的教练还是因此与对手大吵一场,双方不欢而散。在其他场次比赛中,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出现过。
在北海冬训的小球员年龄多数在12岁到15岁之间,这些中学生年龄段的小球员在赛场上表现出成人般的成熟和老练,基本的传切配合自然熟练,在屡屡出现的身体对抗中也毫无惧色,在僵局难以打破时,长传冲吊及时上演;加上整体队形在教练的呼喊声中攻防有序,让人恍惚间心生欣赏之意。
对照这些小球员的年龄,就可以轻易认定,这样的成熟和老练并不值得赞赏。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发达的国家,在这个年龄段,小球员基本上是用“玩”的态度来参加训练,以突出特长和奠定技术特色为基础,以塑造足球思维和奠定发展潜力为目标,专向的技战术训练和高强度的对抗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安排以小打大的实战性训练了。
客观地说,这种小球员成人化的训练方式,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少年球员的竞技水平,我国青少年足球队在国际赛场上偶能上演精彩之作,就是这种成人化训练方式的成果。遗憾的是,这种训练方式,过早将青少年的足球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遗患无穷;直接的结果,就是小球员创造性的丧失和发展潜力的下降,最终限制了成年队球员技战术水平和球队战绩的提高。
尤为可悲的是,当比赛陷入僵局时,这些小球员轻车熟路祭起长传冲吊的大旗,冲击对手的后防线,似乎忘记了对手在身高和力量上都处于绝对优势。一般训练中出现的这种打法,让人对这些小球员的未来感到担心。
就成年球员来说,中国球员的身体素质在亚洲的优势已在逐渐丧失,更不用说在与欧洲和南美球员对抗时明显处于下风。因此,从青少年阶段开始,走技术化、正规化的道路是中国足球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