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的中国足球,“亚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枚“关键词”。
鲁、申、京、津四支球队联手出战,不仅牵动所在四省市球迷的神经,更引发全国球迷的关注目光。在中国队国际排名跌出“世界百强”的时候,在亚冠赛场上扬眉吐气自然成为中国足球渴望附体的一块遮羞布。
不过历史显示:亚冠&中超——鱼&熊掌,有点“忠孝不能两全”的意思。
对于此前所有前仆后继征战亚冠的中超球队而言,上述说法并不过分,亚冠是“鸡”,中超是“蛋”,结果一概“鸡飞蛋打”——迄今为止,中超(含甲A)球队在出战亚冠的同时,最终无一染指当年国内联赛的冠军奖杯。
往大面上说,这是一种为国捐躯的牺牲;往细节上说,这是一种力不从心的逞强。
亚冠无疑是欧冠的模仿秀,虽水平、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两者对参赛球队的考验却是相对一致———首先要应对更紧密的赛程、更艰苦的舟车劳顿;其次要应付实力更强劲且风格、打法更陌生的对手。类似曼联、巴萨、国米这样的世界豪门在面对国内联赛、欧冠联赛的时候,普遍采取两套不同阵容分头出战,按说天天吃牛排的欧洲球员该有足够的体力双管齐下,事实上却是勉为其难。
中国人显然把问题想简单了,以往代表中国出征亚冠的球队,不论是大连实德、山东鲁能,还是上海申花、北京国安,都觉得自己不含糊,哪怕一支球队就十二三个人具备踢主力的实力,也不问青红皂白双线往上冲,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一把“瞎”,结局只能是无言的结局。
从某种层面上说,上赛季长春亚泰的主教练高洪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亚冠为主,中超为辅”,且大胆尝试了较大面积的“轮换制”,只因壮志未酬,最后帅位被老板给轮换了。
轮换制当然需要有人力基础,以两套阵容投入双线作战或许要求太高,但至少你得有身怀绝技的三四名外援以及水平相当的十六七名基本主力。如果新赛季鲁、申、京、津四队在引进外援、内援上没有什么大动作,试问,他们具备在亚冠、中超双线飘红的实力吗?
所谓上签、下签都不过是望文生义,连对手比赛都没看过几场、人头都认不清楚,又何来这个强、那个弱?其实,对手强弱不是最重要的,你自身实力是否强大才是关键,不投入、不花钱,光喊着口号、想着用小米加步枪打败对手的飞机大炮,这不是大无畏,这是大跃进。
亚冠与咬紧牙关无关,亚冠是瓷器活,只与你有无金刚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