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志林:象棋改革之路漫漫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3:55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特约撰稿人:曹志林

  上海杨浦区76岁的张师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个“铁杆象棋迷”。谈起那时的观棋情景,他依旧津津乐道。张师傅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是厂里象棋水平最高的一位,凡市区有大的象棋比赛,他都会纠集十来人一起去看棋。那时赛场上观棋阵容中,像这样一帮帮结伴而来的“小集团”比比皆是,最多时观众达上千人。每当棋手弈出匪夷所思的妙着时,黑压压的人群中便会发出阵阵赞叹声,然后那些水平不济的观众便会着急问他们的“带头人”:这棋妙在何处?通常这时张师傅是最得意之时,因为他已看懂了棋手妙着的用意。当张师傅绘声绘色地解说之后,那些水平不高的观众又会再次赞叹声,同时也连带对张师傅投以敬佩的目光。

  但这样的场景早已多年不复见了。因为如今的象棋比赛不但张师傅已动员不了其他人去观战了。有时竟连张师傅自己也“懒”得去看比赛了,其理由是“现在的比赛没以前有劲”。

  据说象棋之乡广东以前的棋赛盛况更甚于上海。当有大赛在广州公园里进行,公园里摆开好几个赛场同时在大棋盘上挂出对局实况。有一年,上海队与广东队进行对抗赛,到公园比赛现场观众的棋迷竟超过了二万人,当时的报章以“万人空巷”来形容观棋的盛况。当然,现在的广州象棋“人气”也大不如前了。

  为什么象棋的“人气”四十年来会节节下降呢?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应该说象棋比赛本身观赏性越来越下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十年前的象棋运动正处于一个发展黄金期。各种新布局、新下法层出不穷,让比赛充满了不可预知性。那时的象棋比赛,双方攻杀都异常激烈,惊险搏杀场面屡见为鲜。即使是和棋,那也是双方杀得筋疲力尽,最后巧成和棋,同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但随着象棋水平的不断提高,更主要的是一流棋手的人数不断上升,广东一位资深记者总结说:“那时的胡荣华、杨官璘等几位棋手的水平在一大批棋手中简直有‘鹤立鸡群’的优势。而现在,光特级大师就有二十多位,大家的水平都很接近,谁想赢谁都不容易。”“象棋司令”胡荣华补充道:“现在的象棋大师和特级大师的水平也接近了,想赢特级大师想赢象棋大师也同样不容易。”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棋手们在比赛中越来越“小心翼翼”起来,谁也不愿去冒任何风险。因此,象棋比赛便慢慢开始变得有些乏味起来。最经典的是例子是国内颇有名气一项传统象棋杯赛,参赛的都是得过全国冠军的“大牌棋手”。结果,这次比赛的绝大部分对局都下成了和棋,分出胜负的对局寥寥无几。最终,多赢一盘棋的得了冠军,多输了一盘棋的“垫底”了,在而其他棋手都并列了。当时有位记者记录了观众的不满:这样如白开水般的比赛让观众索然无味!甚至有些人表示再也不看象棋比赛了。

  还有一位记者竟作了如此比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北京的富贾联合出资,邀请当时最负盛名的“内家功”两个门派掌门人进行一场武术比赛,看看究竟那派才是真正的强者。消息传出,当时特地去校场观战的观众是人山人海,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但结果却让人在失所望。因为八卦掌的黄掌门在外围游走八圈;而内圈的太极拳杨掌门严阵以待也随黄掌门转了八圈。最后,黄掌门拱拱手说道:无懈可击。两位高手连手都没有碰上,比赛便宣告结束。这件事大大打击了京城富贾们的热心,以后便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出资来办这样的武术大赛了。

  记者在讲完这个故事后说,现在象棋比赛有很多就象这场武术比赛,双方有时连棋子都没有“过河”,或者草草兑了几个子便“握手言和”了。这也难怪愿意出资办比赛和愿意化时间看比赛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针对这种情况,象棋界一些有识之士便发出了“象棋必须进行改革”的呼声。究竟要不要改,要改的话如何改,象棋界有各种意见,可以说莫衷一是。

  最后,象棋运动社会关注度越来越低的事实,让多数人形成了共识――象棋运动要改变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对象棋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于是,在近十年中,有关象棋改革的办法出台了不少。但每种办法都有其有利与不利的两面性。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首届九城置业杯象棋超霸赛专题 

更多关于 象棋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