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体坛的编辑提醒,我还没有意识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天。就在写这篇稿子的同时,我在构思一集电视片的提纲,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体育回顾必不可少的一集——北京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期间,我所在的MPC主新闻中心和隔壁的IBC可能是运行时间最长的两个场馆,从开幕式前1个月,到残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前后一共75天的时间。在奥运会的高峰期,主新闻中心的日均人流量是3万人,每天有5600人在主新闻中心就餐,1500辆次的媒体班车从门前经过。这样的车水马龙喧闹之地,如今也已经归于平静,没有安保围栏、没有安检大棚、没有访客卡办公室,南北四百米场的船型大夏中,奥运会的一切痕迹都几乎荡然无存。唯有两座赛时的媒体酒店,如今已经进入了正常的营业周期,从容地在MPC南北两端迎接世界各地和全国各地来奥林匹克中心区的客人。
不久前,我们团队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回到拆撤一空的MPC,突然陷入到一种记忆的错觉中:“我们真的在这里办过奥运会吗?”他们面对的是和二月份开始奥运会内部装修前近乎毛坯房一样的内部空间,这里已经在残奥会结束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了赛后改造和重新装修。MPC赛时全球瞩目的800人主新闻发布厅,其实是赛后五星级酒店的大宴会厅,全部改造工程要到2009年4月分才能竣工。
而2008年的年尾岁首,MPC酒店由于没有大型的宴会场地,错过了很多想在鸟巢和水立方边上开会的大公司和大客户。“光是餐饮收入可能就要错过一千万元。”酒店餐厅的管理人员既无奈有兴奋地说,因为大家都可拿到了位于奥运会中心区的客源潜力。而鸟巢传来的消息更是让人振奋,虽然门票借个不菲,但是每天进去参观的人们依然络绎不绝。
等到明年的春天,MPC和IBC的赛后改造基本完成,北京又将多出一个超大型的会展和会议中心。那时候,我们这些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团地成员,可能会和雅典奥运会的工作人员一样,享受“后奥运综合症”的“快乐”:明明是要到东城办事,可以出门下意识开车就到了城北的MPC,看到MPC大楼就兴奋,然后突然想起来,奥运会已经结束了,摇头自嘲,然后带着些许惆怅,调转车头而去。
今年元旦,媒体运行部曾经举办过一次迎新晚会,谈到即将开始的奥运会,大家莫名的兴奋和紧张,而我这个参加了五届奥运会的老奥运,给大家打了一个比喻:在我们的一生中,奥运会就像开幕式上那绚丽的烟火,灿烂过后,一切都归于平静,就像夜空的弯月和星辰一样平静。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而那场奥运,将成为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