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文渊:刘春明难以超越克劳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10:13  体坛周报

  “其貌不扬”的U19中青队在亚青赛小组赛上的表现再次印证了一个“规律”,即中国球队往往在草创时期,在不被人看好也乏人关注的时候猛然雄起,而在广受关注,尤其是蒙受中国足协的“厚爱”后,则必定高开低走。时下在沙特,刘春明率领的本届中青队开局不错,以两胜一平的不败战绩晋级复赛,刘家军能否追寻上两届的光荣和梦想,成功地入围世青赛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这支希望之师能否健康成长更值得重视。

  如果说进入21世纪,中国足球的成绩和形象均“墨墨黑”且每况愈下的话,那中青队几乎就是惟一的亮点。从沈祥福到克劳琛,两届中青队都曾以“当惊世界殊”的出色表现留给球迷极为美好的回忆和遐想,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遗憾的是,当中国足协将其当作政绩工程而给予种种“错爱”后,成长轨迹便发生了逆转,最终无一例外地高开低走。

  本届中青队生于乱世,号称为备战伦敦奥运会而组建,但不论是教练球员配置还是训练比赛条件,均可称近几届最寒酸的一个,从中折射出中国足球的衰败和中国足协的无能。很难想象,一支国字号球队的基本成员大都是来自联赛中下游球队的边缘球员。或许刘春明也没有办法,在那些豪门球会,比如鲁能和申花,一线队中很少有U19球员能担当主力的,连进入18人大名单的机会都很少,而预备队联赛又得不到足协和各俱乐部的重视。

  不过曾经执教过职业队、征战过中超联赛的刘春明也没有理由抱怨,如果顶级联赛中出现大量的U19球员,如果豪门俱乐部也像深圳、长沙和大连等队那样充斥着毛头小伙子,那才是中国足球的悲剧。事实上,不论是沈家军还是克家军,都是先打出名气,先造就人才,杜威、曲波和周海滨、陈涛等青年才俊才得以进入俱乐部一线队深造。从这个角度看,刘春明过于看重职业联赛的实战经验,因而偏重于到中下游球队中选拔球员的组队模式似乎犯了根本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将极大地制约球队的发展空间。

  显然,刘春明承受着极大的出成绩的压力。在出线至上、举国体制的氛围中,中青队的生存路径或潜规则是这样的,一旦亚青赛打好,取得了参加世青赛资格,那未来就是金光大道,球队自然升格为国奥队,球员则在跻身俱乐部一线队赚大钱的同时,开始憧憬身穿国足战袍的感觉。反之,比赛打砸了,那么球队只剩下解散一条路,球员则通常沦落到中甲厮混,甚至只能踢业余足球或“野球”。

  正是在此严酷的生存环境下,每一位主教练大都不约而同地采取急功近利的执教方法:大量地使用有成年队比赛经验,最好是中超经验的球员;大量挑选身高体壮或速度快等靠身体本钱吃饭的球员(直至铤而走险使用超龄球员);至于训练方式则完全成人化,又是隔三岔五地上大运动量又是频频使用长传急攻、大范围转移等套路,还把一套防守反击战术演练得烂熟于胸,并特别强调战术组织与战术纪律。

  这就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在国际赛场上的“成功经验”,刘春明当然也不能免俗。我们看到,刘家军阵中巨人林立、拼抢凶狠,每场比赛都要收获黄牌一大把,但有技术特点的球员既凤毛麟角还打不上主力,战术打法则流于简单和单调。问题是,这种“成功经验”只灵验于那些身体不行、战术也不行,又没有长期集训和充足经费作保障的业余球队,比如黎巴嫩之流。对比日本队力克伊朗之战所体现的技战术素养,我们实在难以为刘家军的不败纪录喝彩,更难以预言刘春明的成就会超越克劳琛。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U19国青征战2008亚青赛专题 

更多关于 周文渊 刘春明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