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上届,本届农运会增添了健身秧歌一个大项,同时田径项目增设抛秧、插秧、搬跳粮食等新项目。健身秧歌与舞龙舞狮一样偏重文艺表演性质,“农技”项目也远非农活好手的舞台,选手中不少都是原来投掷铅球、铁饼的运动员,而从观众情况来看,“农技”项目几乎少有人关注。
王福来说:“在项目设置和选手准入方面,历届农运会都在不断调整,以突出农民特点和农村特色,尽最大可能实现‘由农民参与、让农民观看’,使农运会真正成为农民兄弟姐妹展示才艺的大舞台。”
中国农民体协并不回避外界对农运会运动员资格的质疑,王福来表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运动员资格主张采取“宜粗不宜细”原则,如进城务工人员、农村户籍的体校学生等等都可以参加农运会。同时,农运会也不能简单变成联欢会、“农技会”,因为乒乓球、篮球等现代体育运动在农村也非常盛行,保留它们在农运会中的位置,有利于现代体育在农村的推广、普及。
“小”体育与“大”体育
本届农运会是农运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但3000多名运动员较之9亿农民,短短几天赛事较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农运会的更大意义显然在于推动农民体育、民间体育的复苏与勃兴。“平常农民闲暇时掰个手腕也算一种体育方式,而随着社会发展,对农民体育的投入要增加,观念要更新,层次要提高,这就需要组织,需要平台,农民体育协会和各级农运会的作用要真正发挥起来。”中国农民体协办公室副主任毕福林说。
据介绍,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而且有专(兼)职人员,机构大部分设在农口,管理较好,70%的地市、60%的县建立了农民体育协会。在全国3万多个乡镇中,已建立农民体协组织的有2万多个,约占乡镇总数的70%,组织机构已逐步形成网络。
中国农民体协1990年在全国开展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强调农村体育以群众性、普及性和乡镇化为主。如今,这项活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农运会期间举办的全国乡镇“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经验交流会上,村村都有灯光球场、农民当上山地自行车运动裁判、舞龙舞狮飘扬过海去表演等新鲜话题屡见不鲜。
江西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曾伟介绍,为了发展农村体育,江西省2006年和2007年共投入1742万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24个,并为2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配置健身器材。2008年,江西还将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674个,总投入2022万元。这些体育健身工程大大改善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长期缺乏的现状,为农民群众健身提供了条件,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福建省农民体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趋势喜人,但现实中体育资源配置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城乡差别、地域差别仍然较大,要实现“多样化、常态化、专业化”的农民体育健身格局还有待更大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