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良志
“洗牌机”生产线被切断,并非万事大吉。G15首次以“行业自律”了断风波,证明中超自净能力实在太弱,更反衬中国足协在监管和监督俱乐部与球员方面的软弱无力。如果不为中超注入更多道德和良心血液,中超火药桶随时还会被添柴加火。
中国足协某中层坦言,他打死都不明白已经进行了15年的职业联赛,俱乐部和球员的道德与良心素质,居然低下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显然,他们极其官僚地高估了职业联赛这个圈子。这很容易理解,因为15年来,中国足协对待职业联赛的方式一直奉行行政专制,严重忽略了业务权威,使得那些通过“业务”方式出轨的俱乐部和球员,一直无法得到应有的惩戒和处罚,甚至过得更加滋润。长期缺乏监管和监督,习惯官僚作风而荒于业务探讨,自净能力当然会消失殆尽,中超必然失控,出现申花洗牌这样的闹剧绝非偶然。
G15首次用“行业自律”治理内乱,仅仅是提高中超自净能力的开始,未来之路任重道远。眼下的中超,无论是俱乐部还是球员,都缺乏必要的道德和良心,缺乏道德和良心约束下的羞耻感。限于足协业务方面的低劣,俱乐部和球员把规则的漏洞,当作了自身牟利的载体,并对整个中超的道德城墙进行着无情侵蚀。中国足球的沉沦不能简单归咎为社会,中超联赛的沉沦却可以直接归咎为足协。处理问题,总是失去最佳时机,总是抛弃最好方式,总是软硬倒挂,犯事者要么一歉了之,要么“逍遥法外”,自净能力不弱才怪。
“洗牌”风波带来的血淋淋教训犹在眼前。中国足协须站在业务的高度,奖得坚决,罚得彻底,重视监管,强调监督,不能再出已犯者受利,未犯者受害的闹剧。同时必须明确,即使靠业务权威而非行政权威做事,也并非万能,这就需要高度的行业自净能力,这是中超联赛能够自律的底线。G15在乱炖中最后发出一个声音,在百废待兴的中国足坛倒也能给我们增添一点信心。不过,眼下依然让我们困惑的是,中国足协究竟能否提高中超自净能力,这是中超联赛吸引眼球恢复公信力的关键。
答案,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