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场1比2被保级对手深圳逆转之后,令人绝望的表情出现在了肇俊哲、戴琳、张鹭脸上……循着记忆的脚步,当1995年“十冠王”辽宁惨遭降级时,姜峰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表情?13年过去,当曾经的辽足成员宋黎辉用一记机警的头球再次将辽足逼上“降级”的断崖,一切都有了几分宿命的酸涩味道。
1999年,重新杀入甲A的“辽小虎”险些上演中国版的“凯泽斯劳滕奇迹”,但之后几年,球队却只能靠“卖血”维生。这大概才是辽足最大的不幸和悲哀。作为中国最大的足球人才储备库,非理性的球员培养模式以及不健康的俱乐部运营方式非但没有让辽足重现“前甲A”十冠王的辉煌,反倒让这支中国最老牌的足球俱乐部长期在联赛尾部混迹。2008年,当得到了稳定资金支持的辽足再度回到自己熟悉的铁西体育场,却发现自己之前积累的孽债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10月22日迎战深圳的比赛,辽足赢得了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上半场:凭借白俄罗斯外援罗曼的头球,主队占得先机。但到了下半场,已经困扰辽足一个赛季的“后半程低迷”问题再度爆发,几分钟之内,深圳就将比分反超为2比1……大概又会有人责怪辽足主帅马林的保守,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留给马林的辽足,其实就是一口空空如也的大锅。
后奥运时代中超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无序和混乱,武汉退赛、诡异盘口、上海洗牌,似乎所有的假恶丑都集中到了中国足球身上。也正是因为出现了如此多的负面消息,中国职业足球的品牌价值才会一步步下降,如果连中超的整体冠名都会遭遇冷遇,那要如何保证像辽足这样的球队维持自己的正常运营呢?
联赛还有几轮,辽足也并非注定降级,但从9年前的联赛亚军到现在的保级球队,难道说所有的责任就该由辽足自己来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