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后奥运时代 中国软实力悄然提升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0月19日08:1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

  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郊外的一个中产阶级小区,来自中国的留美博士华剑与妻女已在此居住了两年。原本与邻里保持着平淡关系的华剑,在这个夏天之后忽然受到了邻里街坊的额外礼遇,很多人在遇到华剑一家时都会向他们伸出大拇指。华剑知道,这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全方位的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很多外国朋友在这十几天时间里所看到和了解到的中国信息,比他们此前几十年所看到的都多。”

   老外眼中的中国开始生动有趣起来

  华剑清楚地记得,在当地时间2008年8月8日晚的黄金时段,美国的电视台播放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当节目播放十多分钟后,一位美国邻居破天荒地跑来邀请华剑和妻子去他们家看电视,华剑和妻子欣然应允。

  到了邻居家才发现,“因为开幕式展现了一个既令人震撼又饱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内容,美国邻居希望我们过去和大家凑个热闹,同时能做一下节目背景内容的解说。”

  在这位邻居家中,已经聚集了好几个其他家庭的成员。他们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内容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对于这些曾经通过各种渠道见识过鼓阵、山水画、书法、戏剧、丝绸之路等中国文化符号的老美来说,他们此时非常想了解这些中国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

  尽管华剑在读中学时,历史课的成绩仅为勉强及格,但此时,他以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向美国邻居们侃侃而谈,老美们边看边听,不时地发出“是这样啊”、“难以想象”、“还真有意思”……的惊叹声。

  等到整个开幕式的节目播放完毕,这些邻居对中国的印象已有了本质的改变。“他们对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有了直观、深刻的感受,而不是仅停留在历史书上;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当今社会的发展成就,外国人也开始报以肯定的态度,至少不像以前那样只是礼貌性地称赞一下中国。”

  华剑的这段经历,对于很多海外华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共同的感受,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起到的推动作用,在学术界已经得到肯定。

  10月15日,“北京创举:奥林匹克的精神财富”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以“文化中国”替代近30年来的“经济中国”作为国家形象应是一个目标导向,这其中,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已经为这一国家形象的战略转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

  根据对51个国家405位各界人士的调查,30家主要海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再结合国内对北京奥运会相关信息的发布内容得出的调查结果显示,奥运文化内容受到了海外人士和海外媒体的优先关注,相比之下,建设与市场开发、赛事等方面内容的受关注度反倒靠后。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表示,北京奥运会之所以能成为展现文化中国形象的最好载体,是因为奥运会由无数具体细微的情景、要素整合而成,它强调观众的体验,重视细节。它超越了种种差异和冲突,让海外公众在参与、分享中增进对中国的理解,这回避了空洞和矫揉造作的形式主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