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坚:中超程序正义如何保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10:35  体坛周报

  郎效农先生是中国足协联赛部前主任,中超联赛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因为极力抵制“南北分区”等不遵守联赛规律的改制,而一直深得中国普通球迷的尊敬。郎先生在本报6日刊发的整版专访中,谈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其中有关规则“即使不完善,也不能违反”等说法,符合现代法治文明“不得溯及既往”的原则,是值得大家认真冷静思考的。

  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郎先生的说法又值得商榷。最关键的是:究竟什么叫作独立?上诉委员会究竟怎样才能独立?为什么需要上诉委员会的独立及相关的程序正义?这种程序正义对于一个联赛的健康发展又有多么重要?在这些问题上,个人以为郎先生的想法是模糊的。在此愿提供一点个人看法,抛砖引玉,就教郎先生。

  郎先生在访谈中说,足协负责处罚的是纪律委员会,而负责上诉的是仲裁委员会,但只要这两个足协下属机构“由不同的人员组成”,就“是独立的,没什么不妥,也是合理的。”真的是这样吗?只要两个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同,就可以叫做独立了吗?

  现代法治文明的一个核心要件就是回避制度。为什么法律上规定的上诉由高一层级的法院来受理,而不是同一层级的法院的不同法庭来受理?为什么一旦上诉的结果是发回重审,大多数现代文明国家的做法都是重组审判庭,原一审相关人员不得再参加案件的审理?

  足协两个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管有多大的不同,毕竟同在东玖大厦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还需要考虑到同僚情谊、升迁前途、私交等多种休戚相关的利害关系,能否保证独立,实在令人悬心。这一点,想必当初为了中超利益和上级拍桌子力争的郎先生,其实会比局外人更了解。

  那么,郎先生又说了,干吗一定要有上诉委员会的独立性,“哪有规定处罚球员还要和俱乐部商量的?哪个国家的足协纪委会处罚球员时,要和俱乐部商量停赛几场?法院判决的时候,要和当事人或者什么人商量如何量刑?”

  在这里,郎先生似乎又把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混为一谈了。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绝非是李玮锋究竟应该受到多少场停赛的处罚,而是李玮锋尤其是武汉光谷俱乐部,不管其犯有多少罪恶,是否能够得到Due Process(正当程序)的保护。

  程序正义追求的不是李玮锋的减刑,而是武汉光谷的呼声能够有通畅、透明、公正、独立的渠道来反应,来表达。正如法庭规定适当的上诉程序,并非一定要导致减刑的后果,而是让被告得到充分表达自己观点主张的机会,在程序上避免形成冤假错案。

  在一个和谐社会里,应该尽量在体制内建设沟通的渠道,而不是逼着当事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走上退出中超这样鱼死网破的绝路。如果要说对武汉足球不负责任,武汉光谷俱乐部要承担责任之外,目前的足协同样难辞其咎。君不见,当光谷俱乐部董事长沈烈风希望找足协官员申诉时,足协的大小官员都关机了?这是给人体制内渠道机会的态度,还是想生米煮成熟饭强迫武汉服从?

  郎先生说:“除了拥有体育仲裁法庭的……纪律处罚、鉴定动作当然由足协下属的机构进行。”但这句话显然不符合事实,至少英足总的上诉委员会就是由独立人士组成,其主席由“英国体育纠纷仲裁委员会”选派法官、律师等有相应法律背景的人士担当,绝非足协下属。

  错误的事实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郎先生对英超的误解显然也不少。比如,他认为英超的全称是“英国(应为英格兰――引者注)足总超级联赛”,以此来质疑英超独立性。但英超早在2007年就把“足总”两字从正式番号中给去掉了,目前的称呼是“巴克莱英超”。按照郎先生的理解,难道英超现在又归属赞助商巴克莱银行了?

  英超以前冠名足总,只是为了表达受足总条约管辖(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任何联赛都必须受当地足协管辖),但其独立性是不容置疑的。打个比方说,英国现在很多大律师传统上都有“皇家大律师”的称号,难道这些律师都只能为女王打工吗?

  至于说足总在英超联盟有“金股”,恐怕也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英超官网上对英超与足总的关系有清晰的解释:“英超由20家股东(俱乐部)拥有……足总亦是特殊股东,他们有权否决特殊重要领域的一些事务,比如主席、CEO的任命、球队升降级,但在其他方面没有发言权。”按照西方法律“法无明文则不禁止”的原则,显然足总有且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具有“否决权”,大部分运营足总是无权“一票否决”的。

  中超的健康发展,需要足协做的事情很多:摆正自己的行业主管者位置,退出官与民竞利的传统怪圈,认认真真做好制度建设,确保上诉的独立、公开和透明……近来,常被官员们引用的一句恩格斯语录是:“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武汉退出,对于中超来说绝对是一场历史灾难,但在这样的灾难前,如果能够在足协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进步,那武汉的牺牲可谓死得其所。(楼坚)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楼坚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