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北京残奥会圆满闭幕。熊熊燃烧的圣火可以缓缓熄灭,但是不灭的奥运精神之火却将闪耀在生活的每一处。
北京残奥会的每一天,都让我们感动。一个月前开始的北京奥运展现着人类的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技巧之美,眼下结束的北京残奥展现的则是人类的精神之美、平等之美、和谐之美。
两个奥运,一样精彩。
8月,北京见证了菲尔普斯、博尔特们挑战人类极限的伟大一刻;9月,北京同样见证了另一批菲尔普斯、博尔特。我们记住了“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这个天生没有双腿的南非青年在100米、200米、400米的跑道上连摘三金,尤其是他的400米成绩,即使参加北京奥运也超过了5位参赛选手的成绩;我们还记住了杜托伊特,这位在十几天前搏击北京奥运游泳马拉松的“单腿美人鱼”,一举摘下了5枚金牌,也赢得了“女菲尔普斯”的称誉;我们还记住了雅各布森,这位瑞典神枪手在男子气步枪项目的夺冠成绩,与奥运会冠军、印度“神枪”宾德拉一环不差。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金牌并不是最重要的收获,将“你不行”的偏见踩在脚下,书写着“我能行”的传奇则更激动人心。实现人生价值并没有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区别,只要站在赛场上,他们就已经获得了人生的金牌。
开幕式上,11岁的李月在一片暗色调中给仅存的右脚穿上鲜艳的红舞鞋,整个世界屏息了。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最美的礼物”,国际媒体毫不掩饰的表扬正是残奥会对人性光辉的礼赞。从“鸟巢”的无障碍设施到长城的残疾人电梯,从志愿者的微笑到全聚德的盲人菜单,北京用一流的设施和最细致入微的服务,体现对全世界残疾人的关爱。残奥会上的一幕幕感人场景存在于记忆中,但是这些理解与关爱却将长存在生活中。与运动融合,残疾人获得新生;与奥运融合,残疾人收获价值;与社会融合,残疾人找到人生的位置;一场奥运,只是这一过程的节点而已。
盘点奥运精神,我们在这个夏天收获了许多。团结、友谊、和平的奥运精神和北京奥运所显现的开放、文明、科学精神,不仅对中国,也将对世界产生巨大、深远的积极影响。具体到北京残奥会,我们同样也有着特殊的精神遗产。有评论称“北京残奥会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最为重要、最有难度、也是最为宝贵的遗产,是我国能否借这一重大社会事件,引导和改变公众对残疾人群体和残疾人事业的观念”。
这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日常生活演变。我们不仅期待“无障碍的北京”能够快速提升成为“无障碍的中国”;我们更期待每一个人都不再存在“精神障碍”,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最需要的是心灵的“平视”。对于残疾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持就是“平等”,他们梦想拄着拐杖出门不再被异样的目光扫射,坐着轮椅打车不再遭遇拒载,求学求职不再因为身体的因素而被忽视。或许,物质障碍的扫除并不需要等待太久,精神障碍的扫除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两个精彩的奥运终将结束,归于平静的生活恒久延续。让奥运精神闪耀在生活每一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尤其是对于即将举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深圳,最具价值、最有意义的传承就是在生活细节中继续书写奥运精神。精神寓于运动,运动提升精神。我们相信,3年后的深圳,“青年奥林匹克”会写下同样精彩的中国篇章。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响亮的“申大”口号喊出了我们的期待。延续着奥林匹克理念,2011年的世界大运会,必将是一次开放的盛会、和谐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