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这是闭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任勇摄
9月17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这是闭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郭大岳摄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徐兆荣
闪耀人性光辉、象征社会文明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辉煌落幕。十多天来,世界在感受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争当强者的精神风貌,感动着残疾人群体面对人生挫折展现出的自信、自强、乐观的健康心态,赞叹着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的同时,更期盼着残奥会后关心困难群体、扶残助残能形成风尚,让“超越 融合 共享”的理念落地开花。
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世人看到了与第29届奥运会同样的精彩,更让世人领略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鸟巢”的无障碍设施到长城的残疾人电梯,从志愿者的微笑到全聚德烤鸭店的盲人菜单……北京在所有环节上给残疾人运动员的特殊服务令人感叹。人们深深体会到主办方一丝不苟的态度,不但洋溢着体贴和温情,更体现了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珍视。人们当然希望,这些精细的无障碍服务和关照,能够延伸到日常的社会化服务之中。
比如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设施的赛后利用问题,在向公众开放的同时,如何向残疾人群体开放?还有奥运会期间向残疾人无障碍开放的景点,在奥运会后如何继续向残疾人无障碍地开放?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把残奥会上提供给残疾人的无障碍服务,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使残疾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享受到全社会的无障碍关怀,体会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
还有,如何把残奥会对残疾人事业带来的深层影响,对残疾人地位和待遇带来的改善等优良遗产,进一留下来,展开去,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切实行动。
来自青海的无手教师马复兴说得好:“虽然残奥会即将结束,但我会将残奥会精神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比以前更好、更出色。”这既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宣示,也应该成为全社会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动力。
任何盛宴都是要散的,奥运会也罢,残奥会也好,有开幕就有闭幕,能否把奥运的美好、喜悦、精神留存下来,发扬光大,是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的,唯其难,才要努力去做,去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坚守的信心,精神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