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汇报:中秋之夜 共享月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15日09:16  东方网-文汇报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残奥盛会,又逢中秋。自然格外让人兴奋。说起中秋,似乎很难避开月亮。

  从古到今,月亮的意象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一再出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似乎对明月的出现规律有着执拗的好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好像对明月的起源颇有疑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失意之时仍不忘借一轮明月浇胸中块垒。连《红楼梦》中,初出茅庐的香菱也不忘在诗中写上一句:“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到了中秋就该团圆,远方的羁客一旦看到这轮明月,也会“竟夕起相思”。月,不知寄托了多少团圆的期盼,游子的相思。

  这8天来奔走于残奥会各个赛场,常常在想,残奥会何尝不是一次世界人民的团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名运动员相聚北京,就好像分散世界的140多个兄弟共赴了一个四年一度的约会。约会的内容则是同场竞技、共同超越、共同融合,当然还有共同分享。

  残奥村晚上文艺演出的节目单里,《嫦娥奔月》、《花好月圆》的节目名称透出浓浓的中秋味儿,国外运动员们看得津津有味儿。主新闻中心的餐厅里,每位记者还额外得到了一块儿小小的莲蓉月饼。至于味道,夜里工作间的留言板上就能找到答案,在中秋快乐的祝福语下,“我爱月饼”的留言赫然在目。

  乔西,西班牙EL通讯社的摄影记者,是新闻中心内为数不多的残疾记者。他手上就拿了一块儿小小的月饼,和他从月饼聊起,谈到团圆,小伙子把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我想起姐姐来了,这个月她就要结婚了,父母都去,可惜我去不了了。看来,我也只能像中国人那样把祝福通过月亮带给她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真希望此刻月亮能带去乔西的祝福,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能共赏明月、共享梦想。

  本报特派记者赵博(本报北京9月14日专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年北京残奥会专题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