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斌 张晓露
成绩可喜可贺 但需冷静审视
北京奥运,最值得关注的,不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居金牌榜鳌头和奖牌榜榜眼,不是38个世界纪录被打破——尽管这些都是值得骄傲和铭记的光荣。北京奥运最大的意义在于,中国通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一步步走向崛起,进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用举办奥运会这种形式,表达“同一世界、同一梦想”的和谐发展理念,为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交流和了解、促进与提高的契机。
不能否认,到北京奥运为止,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成就。无论金牌总数第一,还是奖牌总数第二,都是用数字说话,证明了中国体育已经在世界体坛诸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传统优势项目上取得了杰出的成绩。
但是,在后奥运时代,我们不能完全以本届奥运的51块金牌,来衡量中国是否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大国和强国,而是需要冷静地审视。
如果从广义的体育强国和大国意义上衡量,中国体育尚有许多不足。美国多年来雄踞奥运奖牌榜前列,与它的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相对吻合,但是美国代表团很少有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美国体育管理属于社团管理型,政府除对有关体育社团给予定向有限的经费支持外,不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鼓励体育社团或个人以市场手段实现运转,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全部由选拔完成,有《业余体育法》作为选材的法律依据……
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就,是基于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特别是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奥运)战略赋予了保障竞技体育的三大经济支柱:国家的投入、社会资源的配置、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支撑与无与伦比的优势,从而促成了良好成绩的成功取得。
放眼崭新起点 全民共同参与
我们无法回避这一事实:中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以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为鉴,从另外的角度比较——与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被称作“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在最具代表性的水上项目游泳竞技项目,在群众性参与程度最高的三大球项目等等,我们亮点不多,与世界强队相比,所处的劣势显而易见的……
自然,我们也毋须妄自菲薄,而是要超越竞技体育的狭隘眼光,从整体国民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广义角度,以史为鉴,以北京奥运为分水岭和新的起点,来衡量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道路——中国体育,在后奥运时代,在并不遥远的未来,需要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国民素质的总体提高、强健国民体魄、振奋国民精神,让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更深入地纳入到中国社会总体发展和进步的框架中去,才能够在融入世界的路径中,真正成为一个体育大国和强国。
竞技体育需要来自科学和市场运转的机制作为补充,同时在全民健身方面增加投入和重视,夯实国民素质这一基础。当中国体育发生这样的改变,必然能解决一些目前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比如男子足球的“高薪低能”,非奥项目的“吃不饱”问题,还有源于成绩因素而生成的“阴盛阳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