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华报:奥运期间正确对待中外民众心态差异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8月02日11:5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日电 美国《侨报》8月1日刊发评论文章说,北京奥运即将召开,对华人来说是百年圆梦,对外国人来说则有所不同。中外民众在对待北京奥运上,心态会有区别,应处理好这种心态差异,避免发生“心态碰撞”。文章摘录如下:

  人们常常谈论“中西文化碰撞”(culture shock),其实,中外民众在对待北京奥运上,心态也有区别,处理不好,也会发生“心态碰撞”。

  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对华人来说,是百年圆梦。向全世界展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让中国更融入世界。这是海内外华人的愿望和心态。

  外国人对待北京奥运心态如何?笔者认为,可概括为五:争取本国荣誉、增进与中国友好、借机旅游经商、了解中国真相,或者宣扬本国思想文化,试图影响中国。对照中外心态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碰撞”,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对待胜负和奖牌数量。胜败乃竞技比赛之常事,应当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把胜负看得过重,给运动员增加过大压力,反而不利于正常发挥。如果双方都把胜负看得过重,更容易意气用事、言行脱轨。互相尊重、公平对待,对待对方的精彩表现同样热烈鼓掌,这样才能赢得外国友人的心,树立东道主观众的友好形象。同时要注意坚持体育与政治分开,不要把政治恩怨带进赛场,尤其是中日关系。同样,对圣火传递过程中积下的民怨,也应努力化解。

  第二,正确对待褒贬。外国客人难免对中国的服务评头论足,国人应保持谦虚,切忌只听赞美,不听批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进步很快很大,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自高自满、自我吹嘘,只会引人笑话。此外,参赛国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在他们面前更要防止流露“大国主义”的错误思想。实事求是地介绍中国,不遮掩、不夸张,这是取信于人、赢得友谊最有效办法。

  第三,正确对待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好奇心。参加北京奥运的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政治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作为主人,我们不应要求他们入乡随俗,反而应照顾到每位客人的特殊习惯。客人出于对中国不了解或道听途说,可能对存在误解,对此我们应耐心解释、诚恳沟通,允许对方保留意见。包容各种不同看法,也是自身包容的体现。

  第四,对于有意进行的意识形态宣传,如不是恶意挑衅,也要以礼相待。视不同情况,能交换意见就交换,可以各说各话,增加了解,不要幻想一两次对话就彻底解决问题;如果“话不投机半句多”,那就不要纠缠,避谈政治,保证客人参赛、旅游满意。(方焰)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北京奥运专题 

更多关于 奥运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