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刘翔在奥运会上失利,你的心情会怎样?不止一个网站做过类似的调查。事实上,目前公众的声音中,“接受不了刘翔失利”的人非常少。而新浪网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平静接受”的人占到了百分之74.96%,而这也已经是半年前的数据。今年到目前为止,关于刘翔的不利消息很多,这个百分比很可能继续上升。看来对于刘翔能否卫冕,公众已经可以处之泰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刘翔失败,那么他也是北京奥运会上最受关注的失败者。全民如此疯狂地关注着一个人,难怪连外国媒体都觉得刘翔压力很大。
谁在给刘翔压力?
“该给刘翔减减压了”、“给刘翔减压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给刘翔减压”、“×××为刘翔减压支妙招”……最近,网络上这些句子到处可见。事实上“给刘翔减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因为“减压”相对应的应该是“刘翔压力很大”的现实,但关于“刘翔压力很大”的新闻却寥寥无几。对此某网友十分精辟地说:“你说‘刘翔可以输’,这当然很正确,但在国内,有谁说过刘翔不能输了吗?我在网上没看到过,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更多是‘谁在乎’气氛;那么是政府有这个意思吗?我看了一些官员访谈,人家的心态比民众还健康,还在那里反劝你别在意呢。”既然大家都觉得刘翔失利可以接受,那么到底刘翔的压力来自于哪里?
从历史上,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原因,中国人确实有过输不起的年代。
1981年女排世界杯夺冠后,《人民日报》社论是《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不是中国女队赢了,而是中国赢了。一方面,女排被授予“突击队”“红旗手”等无数荣誉;另一方面,“用女排精神搞现代化建设”,“学女排,见行动”、“某工厂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之后……”把女排抬得更高。除了对内的“精神支柱”作用,当时人们对“学习外国”还抱有不甘心理,太需要一个“世界级的胜利”来证明和鼓舞自己,女排还是“御外”榜样……
1984年,许海峰拿到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摘掉了东亚病夫帽子”成为媒体上出现最多的字眼,甚至进入中小学教材,影响和教育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一点都不受历史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刘翔成功卫冕,我们的喜悦,是不是要超过其他任何一枚金牌的诞生?
刘翔是我们的“东道主心病”
实际上,刘翔没有出生在朱建华的年代,因此他身上的政治压力并不能与洛杉矶奥运会的时代相提并论。但是刘翔却赶上了北京奥运会。很多人喜欢用“东道主心病”来形容中国运动员压力过大的心态,但事实上,中国老百姓何尝没有“东道主心病”?言必称奥运,确实是中国目前的现状所在。“中国奥运泰斗”魏纪中老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奥运是有情结的,这建立在中国百年来长期的“弱国心态”的基础上。如果说当年许海峰零的突破成为中国人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身体精神健康的标志的话,那么,得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就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证明中国的伟大力量。今天,中国人已经可以在太多的领域证明自己,而奥运会恰恰是个从综合证明自己的一次最好的机会。
体育呢?很多人已经选择接受了它只是一种娱乐的观念。人们不断地批驳“锦标主义”、“举国体制”的巨大负面影响,积极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寻求更科学更理性的道路。但是,唯有刘翔,我们却没那么坦然,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早在四年前就预订了北京奥运会刘翔的金牌。刘翔的意义在于:中国人连最不擅长的田径都能夺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刘翔早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精神符号。很大程度上,我们对刘翔的期望正代表了我们对于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期望。不要再为刘翔减压了,真正可能陷入“东道主心病”的正是我们这些呼吁给刘翔减压的人们。
(陆西)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