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坚:奥运官网缺地图 魔鬼就在细节中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25日10:10  体坛周报

  英文有一个名句,叫做“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魔鬼在于细节)”。关于这说法的来源,有的人说这是“上帝在于细节”的转意,也有人说用到“魔鬼”的字眼,是因为细节中会有很多像魔鬼一样的陷阱。但两种解释主旨是相同的,那就是:越是大事,细节越要精益求精,成败常在于细节。

  主办奥运会,就应该如此。今天(25日),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已只有短短两周了,我们的准备工作究竟如何呢?不妨做一个小试验:假设我是一个来自境外的奥运记者,究竟要经过多少困难,才能找到主新闻中心(MPC)呢?

  作为一个常年出差大赛的记者,按照老经验,第一步当然是去奥运会官方网站寻找道路交通指南。6月欧洲杯时,他们的官网上可以轻松找到各个比赛城市主新闻中心、验证中心的地址、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图,甚至还有具体的交通线路和开放时间。但在www.beijing2008.cn上,无论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你都绝对找不到去主新闻中心的指南。官网上虽有“媒体运行”的子栏目和“主新闻中心”分项,但充斥版面的只是“奥运会时,MPC将为来自世界各国的5600名注册记者提供……服务”这样的宣传信息。

  诚然,很多境外记者都是住在媒体酒店,这些酒店均有直通主新闻中心的大巴。但总不排除还有不住这些酒店的记者吧?或有对北京地理不熟悉的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奥运记者吧?在网络时代,最迅捷便利的信息渠道就是官网,在这里添加几幅交通示意图或指南,其实并不用费多大力气,关键在于是否想到。这,就是细节中的魔鬼。

  幸好我并非老外,而是一个熟悉各种中文搜索引擎的找路老手,最终自己检索出从我家前往新闻中心的最便利路线。事实上,介绍如何去主新闻中心的帖子,在各种论坛里很热门,可见这个问题困扰的不是我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一个老外,能否像我这样有耐心和有驾驭中文的能力呢?要忍受多久无效的搜索,他才会感到沮丧?

  最终,我选定的线路是奥运专线4号公交。应该说,车上有很多让我惊喜的地方,比如整洁干净的地面和座椅,有问必答的开车师傅,报站英语的地道流利……但,我还是一眼能看出很多细节上考虑不完善的地方:站牌上的中文站名比英文站名还大,导致英文站名在飞驰而过的公交上基本很难看清;站牌英文翻译基本还算准确,但用“Civilly boarding Courteously queuing”来翻译“文明乘车、排队礼让”总让人觉得有点怪怪的;站名图示整个车厢只得区区两张,而国际通用标准是,乘客在自己座位上抬头就能看清,那么多钱都花了,为什么要省几张图示的钱呢?有的大巴内部没有站名提示显示屏,那么一些听觉障碍或听不清站名播报的人,如何了解自己的下一站是哪里呢,为什么不能把播广告的小电视改做站名播报系统呢?

  沿路看去,北京街头有很多挂着“IBC/MPC”的交通指示牌,可要普通人把MPC和主新闻中心联系起来,也不容易。很多出租车司机都会发出疑问,“MPC?看着眼熟”。

  好不容易到了名字拗口的终点“奥运东公交场站”,偌大一个转运中心居然看不到任何转线提示。在大太阳下沿路询问武警,也没人知道新闻中心该怎么走。科技馆附近有个口能放有证的记者进去,可记者证必须是经过激活的,于是我就陷入了22条军规的困境:要激活证件,就先要找到新闻中心附近的验证中心;可没有激活的证件,我就接近不了新闻中心。

  更要命的是,所有这些关口并无和上级联系的电话,一旦碰到言语不通的老外,怎么办呢?应急措施在哪?在记者找路期间,有一位女市民来询问警察:“不是说开始售比赛门票了吗,该在哪儿买啊?”她同样没有得到答案。看来,各大公交转运中心的图示、标识和具体路线,实在还有细化的必要。

  无奈,我给奥组委的朋友打电话,询问该怎么办。她提示我,转乘奥运公交1号线,可到主新闻中心,“别说你了,我一个同事,前两天改单双号后自己坐公交来上班,足足花了3小时,仅在奥运中心区附近就绕了1小时。”

  办奥运会,接待记者显然不是个小问题,因为他们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第一道窗口。为他们提供的服务,有时并不仅仅在于提供多么宽敞的工作空间,不在于提供多少麦当劳餐券,不在于提供多少按摩椅,而真的在于细节,在于真正从记者的角度去考虑。

  奥组委做了很多辛勤的工作,挑刺当然很容易,对具体工作人员来说也不公平。但如果能够尽量避免把寻找主新闻中心这样简单的任务,变成“九九八十一难”的历险记,那所有付出才是值得的,否则就变成一件小事毁了99%的出色。有些问题,随着奥运会的开始会好起来,但有些细节,确实应该趁着外国来宾还不多时就加以解决。

  因为,魔鬼就在细节中。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北京奥运专题 

更多关于 楼坚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