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王恬:“奥运时间”感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24日16: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北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的先生骑上久违的自行车,从城东骑到城西上班。晚上回家后,他拍着肚子问我:“我的腰围小点了吧?来回30多公里呢!”让我有些意外的是,有了汽车后一步都懒得走的他,居然没有一句怨言。

  因为,这是“奥运时间”。

  7年前,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夜,我和先生情不自禁地走出家门,汇入人流涌向天安门广场,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沸腾的喜悦和热烈的期盼。今天回头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那么激动呢?因为我们感到,我们走向了世界;因为我们感到,世界拥抱了我们;因为我们感到,明天充满了希望。

  此刻,奥运会就在我们身边,北京就要向世界展现一个它所承诺的辉煌奥运。为此,北京人多走点路,少开点车,承受些生活的不便,又有多大关系呢?北京人乐意为奥运梦圆奉献力量。

  然而,让北京人有些许困扰的是从西方传来的一些声音:严格的安保措施被称为“神经过敏”,先进的场馆和基础建设被称为“铺张浪费”,高昂的奥运热情被称为“公关表演”,北京为了奥运不得不做的一切似乎都做错了。

  所幸,国际上更多更广泛的声音赞叹着中国的奥运努力:印度记者看到奥运热情正“席卷中国”,人们“翘首以待”;阿根廷记者说北京的每个角落“都能嗅到奥运的气息”;法新社记者注意到北京机场快线“获得首批乘客的赞扬”;拉美社记者则认为“中国今天已准备好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在经济和体育方面的实力”。

  76年前,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单刀赴会,黯然而归;24年前,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夺得首金,扬眉吐气;今天,中国人在自己的家门口迎来了奥运会,昔日的“东亚病夫”早已变成体育大国。事实上,从申办到筹备,中国的奥运热情一直高昂,非议与挫折只会使中国更加成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有言:“体育是友谊,体育是教育,体育是生活,体育把全世界团结在一起。”进入“奥运时间”,让我们期待世界宾客的光临,共享这夏日北京的体育盛典!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北京奥运专题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