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京报:警惕假借奥运会之名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10:27 新京报
如果说前段中国敢于把美国国务卿、有些外国总统、甚至联合国秘书长都请到地震灾区现场让他们看看我们是如何救灾的,以此证明中国开放的底气和自信,那当然同样可以表明中国有勇气和气度接受别人以及自己人的批评。——艾君(媒体从业者)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人员在报考人数少时,承诺招收顺德一中的上线考生,但后来报考人数多了,就忘掉了曾经的许诺,导致许多高分考生无法上学。———这种“忽悠”公众的事不少见,但不多见的是该校招生办李主任的话:“你们报道就报道吧,我相信这个报道你们是不会轻易见报的,现在是奥运会期间,一切以维护稳定为主”(《新快报》7月18日)。 那位李主任说“我相信”,看来算计错了。一则,这个丑事毕竟见了报,也没见有什么太多的曲折;二则报道之后,舆论也都是就事论事的批评,也没见什么“影响稳定”。不过,自己办了错事,不是想到马上改正,而是扯上“奥运”的旗帜为自己“遮羞”,这个思维值得说说。 我总觉得这是在“嫁祸”奥运。奥运哪里会是他所认为的那样?在“科技、人文、绿色”等诸多理念之外,“开放”其实也是蕴含其中无需特意指出的一个。你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上万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就不说了,仅仅来采访报道的境外记者就有两三万人。这是什么阵势?如果说前段中国敢于把美国国务卿、有些外国总统、甚至联合国秘书长都请到地震灾区现场让他们看看我们是如何救灾的,以此证明中国开放的底气和自信,那当然同样可以表明中国有勇气和气度接受别人以及自己人的批评。 巧合的是,就在那位李主任拿奥运“挡箭”的同一天,奥运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北京表示,境外有一些媒体报道担心“奥运会采访自由是否得到保障”,他再次明确“境外记者只需被采访个人和单位同意就可以进行采访”。既然是自由采访,当然不能保证所有的报道都是正面的,批评性的报道甚至会成为有些媒体的常态,但,也正如此,发言人这种表态依然可以看作奥运乃至中国信息开放的态度不会改变。作出这样的承诺,必然考虑到了对批评性报道的承受力。 奥运是开放的,有人却硬把奥运说成是“封闭”的,甚至说奥运是拒绝舆论监督、可以用来掩藏他的错事的,这不是在“嫁祸”奥运吗? 事实上,总有一些人,但凡国家要隆重举行重大活动,便想当然地认为媒体是不能报道任何负面信息的,哪怕是一些突发事件;他们同时也会冠以“稳定”的幌子,随手拿来作为他们丑事的遮挡物,全然不顾国家搞这样的活动有着怎样的先进理念的推动,比如奥运。然而,他们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是:如果真是为了奥运的好,就要按规矩办事,不要发生丑闻,而做了错事,本身就已经为奥运抹了黑,却要继续玷污奥运的名声,让开放的奥运替他背黑锅。照这样的逻辑看,那岂不是越是举办奥运,一些不法之徒越可以胡作非为———反正,出了问题,都由奥运挡着? 从“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于无声处,中国已经在发生变化,已经从某些概念化的道德虚无大踏步回归常识和理性,这也得到了世界的赞誉。但是也总有人固守落后的思维不变,无论是“灾区要忘掉悲痛营造欢乐气氛”,到“作鬼也幸福”,再到拿奥运遮羞,他们都错误地以为,只要站到某种道德制高点上,就可以不管人性信口开河,遇到丑事就以此堵人之口,不战而胜。然而,进步着的中国已经让这种言论变成了谬论。 奥运必将推动中国进步,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这种进步需要人们坚忍的努力。以开放的姿态举办奥运,也要警惕有人以奥运的名义玷污奥运。 □艾君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