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体育王小峰:看奥运一定要有手势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10:01  足球-劲体育

  在比赛过程中偶尔看到一两次“加油手势”,会感觉很有意思,我担心的是整个奥运比赛下来,到处看到的都是这几个机械单调的动作,那就太可怕了。———王小峰  

  有关部门推出看奥运比赛时的加油手势,据说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大概是怕比赛中间气氛不够热烈,或者是觉得应该体现北京人的热情,所以推出这一套加油手势,可以理解。在比赛过程中偶尔看到一两次,会感觉很有意思,我担心的是整个奥运比赛下来,到处看到的都是这几个机械单调的动作,那就太可怕了。  

  欧美等国家都很注重“体育场文化”,即一个开阔且人员集中的空间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比如在英国,体育场文化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比赛和音乐会,因此,人们一旦走进这个空间,必然要开口唱歌。英国球迷可能是世界上最爱唱歌的球迷,这跟他们创造这种文化氛围有关系,更何况在英国足球和音乐不分家。  

  其实,如果观众有激情,你就不用担心现场冷落,人们花钱买票进去看演出或比赛,就是图个激情释放。但是中国场馆文化不发达,比如说演出,中国人看演出都不热烈,一来是门票都是人送的,二来中国的舞台演出很少有激情四溢的内容。文艺演出跟体育比赛时一样,多少折射出民族的性格。现在看国内的体育比赛,现场气氛也不热烈,有一部分人觉得比赛与自己无关。  

  在文革以前,我们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观众去了要为双方运动员加油,以体现出友谊的本质。后来这个观念改变了,体育比赛跟战争差不多,也是个尊严,现在没有为双方运动员加油的事情了,人们都有自己的倾向。但是中国人看比赛无激情的传统并没有因为比赛就是战争的观念改变而进步多少。  

  还记得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那场足球比赛吗?韩国球迷只有几千人,我们有上万人,但我们居然在声势上输给了对手,韩国人打着“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标语,几千人就把几万中国观众给灭了。赛后我看到媒体曾经反思韩国球迷现象。其实用不着反思,不是中国观众不热爱自己的球队,而是中国人不太喜欢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而已,群体内向的结果。而韩国人能做到这一切,跟他们平时在其他方面就表现的团结、激情分不开,这东西根本不用排练,全是发自内心的。  

  我们一直没有培养出场馆文化。我经常看演出,激动的时候想站起来跳,马上会有警察叔叔前来制止,大喇叭里面不停地播放观众观看演出文明守则。你想想,台上摇滚乐手在疯狂地表演,台下观众跟死木头疙瘩一样傻看,那不是看摇滚乐演出,可能是听某个领导作报告。  

  中国的体育场文化萌芽于1985年的“5·19”,由于发生了骚乱,之后的北京任何体育比赛都加强了戒备。我这么说可能有些牵强。但是中国人做事的方式永远是矫枉过正,总是担心这个那个的,宁可让演出比赛鸦雀无声。这样,不相信人民群众的结果就是在奥运比赛之前匆匆忙忙推出一套机械动作来应付。如果我们平时就有这样的激情和心态,还用临时抱佛脚吗?  

  不过我们的确很擅长做面子上的文章,首先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奥运会比赛场面会不热烈,干别的不会,人为制造气氛我们最擅长,你每年看CCTV春节晚会就能看出我们是种多么强悍的“领掌类”动物。我担心的就是,这种有点粉饰太平或者变相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赛场气氛是否有点做作,组织一大批“机械化”部队去制造气氛,是否又会给外国媒体提供口实。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乔红南宁助燃运动激情
参加花式篮球选拔赛,赢showtime签名限量版篮球服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九江、乌鲁木齐站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