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地震后 生活该怎么继续?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11:08  东方体育日报

  闫 松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从北京的心脏地带到遭受地震重创的中国西南部,奔跑忙碌的中国停了下来,为数万罹难同胞默哀。尽管只有3分钟,但这却是中华文明漫漫5000年来最忧伤也最温情的一刻。

  13亿中国人在同一刻做了同一件事情,体验同一种感情,感受着最大力度的生命教育、灾难教育、情感教育和爱国教育。此后,天安门广场响起了“万岁”声,献给祖国的!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国家同情心的宣泄。三天全国哀悼日,中国降半旗志哀,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这一级别的哀悼通常只在国家领导人逝世时使用,现在却第一次为了中国的黎民百姓。在时间静止的那一刻,中国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光辉;在那一刻,中国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国没有采取类似举措。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发展。30年来,中国人民在物质层面与民智层面得到了共同的提升与开发。举国哀悼,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自觉产物;神州哀鸣,中国政府和人民完成了共同的精神诉求。

  那一天的那一刻,我正行使在沪闵路高架上。14时28分来临时,路面上所有飞驰的车辆突然像流水一样缓缓凝固。约好的那样、慢动作的那样。随后,是喇叭声、警笛声。3分钟后,“水”又整齐地流动起来。我被这惊竦的场面感动了。后来,我看了许多默哀图片。那一刻,2000多公里外的成都,有一个小学生在我按喇叭的时候,泪流满面。我和她在14时28分,一起接受了再教育。我相信,她比我更忧伤,因为,她比我更接近创伤。废墟之上,人性挺立;泪眼之间,良知复苏。

  北川中学的操场被地魔给翻卷成犁田一般,而国人的内心也在这次灾难中被剧烈地撕扯着翻卷着。我们的思考似乎从此有了一个沉痛的基点——“发生这样的灾难,我们做错了什么?发生这样的灾难时,我们能做什么?发生这样的灾难后,我们还能做什么?”捐钱献血,前方支援、后方声援。我们甚至开始讨论捐钱的方式。捐多了还是捐少了?是为富不仁还是仇富心理?信息的公开,让社会思考更加多元化,让人更加认识“人”字的不同写法……

  压抑的三天过去了,生活还要继续。明星又娱乐了,麻将又开搓了,卡拉又OK了。城市车水马龙地继续奔忙,喘着粗气。市声嘈杂,阳气逼人。我们的生活来不及回头再想一想“14时28分”,活人们又上路了。哀伤,留给活下来的人。这就是生活。但这就是唯一的生活吗?

  “国土震动了一下,中国进步了一点,以血的代价。”有人形容,汶川大地震是中国的一个拐点,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但愿,这是一次真正的转型契机。具体的说,是国民性的改造契机。

  是的,地震中,我们都捐了款、献了血。无论是自发的或有组织的,我们在一时一刻呈现了社会的良心和人性的品质。但如何将“一时一刻”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融入到“时时刻刻”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城市再次变得强悍而冷漠,人心再次回复世俗与油滑,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预料之中”。如果,我们依然心安理得地退到地震前,那么就像《新周刊》形容的那样——“整个社会不过像是进了一次道德洗车场,分了一次道德贼的赃。如果这样,在下一次灾难降临时,我们会成为下一个遇难者。”

  “我们都是川人”,是这次大地震中,感同身受的一句话。未来的日子,我们还要继续践行这样的万众一心,让团结成为一种“可持续性”。否则——“我们都是灾民”,被物化的、自我膨胀的“灾民”。生活还要继续。但生活该怎样继续?这才是考问我们每个人的课题。

  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了。抗灾提升了中国的自信心,这种从内部激发的民族团结精神,将对奥运会,甚至对未来的中国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让汶川和北京,完成一次悲与喜的对接;让我们在北京奥运会,看到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现代的中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乔红南宁助燃运动激情
参加花式篮球选拔赛,赢showtime签名限量版篮球服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三亚、兰州战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