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需要客观公正的舆论环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11: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西方一些反华势力把北京奥运会看作迫使中国“政治转型”的大好时机,抹黑北京奥运会、抹黑中国,已成为他们惯用手法。

  特别是近一年来,某些国际问题以及国内的一些社会事件,如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还有所谓的“新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中国食品质量问题”等,都被海外媒体大肆渲染,被国际反华势力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别有用心地误导和利用。

  奥运临近,我国奥运会筹备工作的战略重心也正在从场馆建设、赛事安排等“硬战略”过渡到以营造客观公正的舆论环境、开展公众外交等与国际公众对话为主导的“软战略”。

  首先,我们要增强对国际涉华舆论的正面影响力。一段时间以来,对在奥运问题攻击我国的负面报道上,我们往往在遭受攻击以后,才去进行澄清和解释。而国际公众在我们解释之前已受到先入为主的误导。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对奥运前后海外媒体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做出详细的报道预案,更为主动地发挥正面影响力。

  依据前几届奥运会主办国的经验,主办国的媒体报道主体对象应为社会公众。对3万海外记者和数十万海外来华公众而言,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所表现的中国文化,才是最值得关心的“中国面孔和内容”。大量增加“人文奥运”报道,将会避免报道的主体与海外期待之间的“供需错位”。

  其次是加强公众外交。从根本上讲,奥运会是人与人、文化与文化相遇,是全球共享人类文明的盛会。“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非官方对话形式的公共外交必然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如何在北京奥运期间充分发挥公众对外交往的智慧和潜力,搭建多层次的公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的舞台,提供较多机会使他们成为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的表达者,成为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的对话主体,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当然,成功的公众外交的前提是公众应当具备良好的素养,特别是北京和其他奥运项目举办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公众。他们能具备一些跨文化交往的素养和获得足够的参与机会,才能成就“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

  第三是树立全局意识和统筹观念,做到“全国一盘棋”。调研表明,海外公众在北京奥运期间来华的目的是“旅游观光、体验中国文化”,观看体育赛事只是目的之一。这意味着要做到“场内”与“场外”兼顾,在确保“场内顺利”的同时,也要确保“场外和谐”。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我国运动员的优异表现,更要体现在我们是否以此次奥运会为契机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向世界说明了中国的文明和进步。要办好北京奥运会,绝不只是几个部门、几个城市就能做到的。传媒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奥运进展、中华文明、中国社会进步,而这些主题则需要各行各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要在奥运会开幕前的最后140多天内,做出最后的努力,确保向世界贡献出一个光辉的、成功的北京奥运会。(作者赵启正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