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体育报:拿什么拯救你 中国足校?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11:39 中国体育报
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卷帙浩繁的条目中,并没有任何有关“足球学校”的解释。对现代足球发源地英国而言,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和发端都是来自于一般学校的校队培养,如果年轻球员被证明的确有天分,等待他们的将是专业的足球培训机构或职业队的青年梯队的进一步打磨。在足球发展水平、职业化水平最为强势的欧洲,专业的足球学校模式已被证明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体教结合”是欧洲足球职业化20年后总结出的正确经验,去伪存真,更是顺理成章。 并非强调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模式要沿用对欧洲的“拿来主义”,毕竟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求基层学校拥有“准专业级”的足球培养能力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以体校、足校为代表的具有“专业化”性质的体育机构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足球学校”体制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正在遭遇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从2006年中国足协公布的“近十年中国足球学校统计数据”看,自1995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足协学校”也在中国大地上四处生根,1997年,在足协注册的足球学校多达3000所,仅北京一地就多达40所。但从21世纪初始起,足球学校就开始了大面积的“缩水”过程:2006年全国有案可查的足球学校仅剩区区300所,其中还不包括已经倒闭但未登记的学校,而到去年末,这个数字更是萎缩到20来所,北京地区的足球学校数量也下降到以个位数计。 究其原因,中国足球愈加恶劣的足球环境无疑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足坛接连爆出的“假、赌、黑”严重打击了家长让其子女投身足球运动的决心和信心,加之足球运动过高的淘汰率,足球学校在失去生源的情况下接连倒闭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某些足球学校的“滥竽充数”也不得不提。记者从一位主管青少年球员工作的足协官员口中了解到,中国的足球学校普遍存在谎报年龄、重复注册的情况。“以大打小”的他们在取得成绩的保证后便更加肆无忌惮地招生敛财,可当球员毕业衣食无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母校”早已人间蒸发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足球学校与一般学校的结合便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一来“体教”可以保证球员的基本文化知识储备,以北京三高足球俱乐部为例,一天的足球训练课时间不会超过文化课时间的三分之一,而如果球员到了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文化课的比重还会增加;除此之外,挂靠在学校的“足球学校”也天生拥有了监管和制衡体系,毕竟“足球学校”是“学校”的一部分,看重口碑的学校不会任由“足球学校”耍出什么猫腻。 “体教结合”的路子也得到了包括足坛元老刘敏新的大力支持,在他看来,“体教结合”可以最大限度提升中国足球的“造血”能力,也是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利好消息是,中国足协在近期召开的足球工作会议上已经将“强化青少年球员培养”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当高层、基层实现互动、通力合作,距离中国足球真正腾飞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