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济南时报》尹波:中国和世界都是赢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00:23  济南时报

  尽管马琳对柳承敏和王皓对李廷佑的比赛均曾遇到险情,但就整体而言,中国乒乓球男队仍是一骑绝尘,比统治了女子乒坛30年的中国女队的优势还要明显,他们蝉联世乒赛男团冠军毫无悬念。

  这一次,中国男女队又一次包揽了世乒赛男女团体的桂冠,人们显然记不太清,这种情形是第几次重演了。同样,去年的世乒赛单项比赛,中国选手第N次赢得了所有项目的金牌。用“最好的”这个词来形容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已经远远不够准确,比较合适的三个字是“唯一的”。除了中国,没有哪支球队或哪名选手有能力染指冠军,他们只能为亚军而战。

  这一格局,是中国乒乓球界用自己超常的智慧和拼搏换来的,没有任何水分,无可争议,更不可指摘。

  然而,一个国家对一项竞技赛事的垄断到了如此绝对的程度,这项赛事的生命力也就接近了终结。当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在中国,乒乓球的国球地位不会动摇,哪怕有一天全世界都不跟我们玩了,中国人自己玩,也能把这只小球玩得出神入化。不过,若中国乒乓球的目标不仅仅是自娱自乐,而是想和大家一起玩,想在世乒赛、世界杯特别是奥运会上玩出中国人的风格和才华,就不能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那么,这是不是说中国人应该像当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时那样,把某些金牌让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或是干脆学女子举重,世界大赛的某些单项,不派人参加?恐怕不行。让球对自己的球员是不公,对人家的球员则是不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也是难以接受的。而不参加某些项目,与让球的效果如出一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历史悠久、爱好者众多的乒乓球,毕竟不是初登国际竞技舞台的女子举重。

  这不行那不行,怎样才行?要看问题出在哪里,对症下药才可能把病治好。

  国际乒坛大赛之所以成了中国乒乓球的独角戏,中国乒乓球无与伦比的群众基础、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以及在此基础上乒乓球界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主因;其次,由于中国的领先之势越来越大、难以超越,其他国家和地区对赶超中国明显信心不足,重视程度和各方面的投入日趋下降,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打球的人不断减少、人才断档,技术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久而久之,百花齐放势必要被一花独放所取代。要改变这一局面,单纯压制中国肯定是下策,国际乒联这么多年来通过规则的修改和器材的限制,试图阻止或至少延缓中国称霸世界乒坛的步伐,却每每做无用功甚或适得其反,证明此路不通。明智的策略是,提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水平,缩小与中国之间的差距,重新调动它们对乒乓球的兴趣和投入、创新的活力。

  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关键在于,国际乒联的战略思路必须有所革新,要从把目光和精力全集中在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等顶级大赛上,使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成为乒乓球选手登上名利顶峰的“独木桥”,朝培育和壮大乒乓球的职业市场,给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出人头地的选择,让他们有另外的“阳关道”可走这个方向倾斜。比如,在世乒赛、世界杯等需由国家队参赛的大赛之外,创立类似欧洲足球冠军联赛、世界足球俱乐部联赛的乒乓球俱乐部国际赛事,并将其提升到与世乒赛、世界杯同等的位置上来,给予更高的荣誉和奖励,鼓励各国各地区协会和选手像重视世乒赛和世界杯一样甚至更加重视俱乐部的国际大赛。

  有球迷朋友要说了,中国乒乓球能在国家队参战的赛事上称雄,俱乐部的赛事又何以难得住他们?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俱乐部可以引进内援、外援,中国的俱乐部夺冠,其成员未必都是中国选手,外国的俱乐部如果能把马琳、王皓买去,照样能够战胜中国的俱乐部而当上世界冠军。国家队参赛,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能派出一支队伍;俱乐部参赛,就可以派出多支,即便在人才过剩的中国乒坛,优秀球员也不必进不了国家队就只好去当海外兵团。而且,国际乒联不妨把世乒赛延长到四年一届、世界杯两年一届,亚洲、欧洲的俱乐部冠军联赛和世界俱乐部联赛则每年都有,鼓励大家去办高水平的俱乐部、培养有潜质和市场价值的人才。

  这样,看上去国家级球队及其所参加赛事的地位有所降低,但长远着眼,职业赛事的兴旺必然带动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最终的受益者还是选才余地大大拓宽的各国和各地区的球队,更是国际乒坛自身。中国和世界,都是赢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