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华网:海外中国乒乓球教练在文化夹缝中求生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10:43  新华网

  新华网萨格勒布5月20日电 题:海外中国教练在文化夹缝中求生存

  新华社记者曹剑杰 张寒

  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常常为队员过分依赖教练、缺乏自主性而烦恼。他们还兼着“保姆”之职,不光要管队员的训练和比赛,还要管吃穿住行;而对于在海外执教多年的中国教练来说,最头痛的事莫过于队员不听话,教练想管,可管不了。

  中国人讲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蔡振华是位严师,带出一批批高徒。他当总教练时,脸一沉,下面的队员没几个敢说话。蔡振华的高徒刘国梁、孔令辉正学当严师,以行立威。两人笑容少了,说话慢了,走路稳了。

  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不同,教练有指挥的权利,徒弟有不听的权利。在中国文化中浸淫已久的中国教练一旦离开“母体”,到西方执教,似乎很难适应这种“平等”思想,哪怕他们已在海外生活了好多年。

  英格兰男子成年、青年

乒乓球队主教练刘加诒是前中国国手陈新华的启蒙教练,1994年由陈新华安排,到英格兰执教。13年过去了,58岁的老刘还未摆脱文化差异的煎熬。他说,在西方教球的中国教练,包括奥地利队的刘彦军和比利时队的王大勇,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老刘说:“欧洲选手想练就练,想不练就不练。他只要说身体不舒服,我就拿他没办法。想让队员加量训练,队员会说,‘规定训练时间外的时间是我个人的,你无权支配’。这样下去,西方乒乓球不可能超过中国。”

  老刘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队员“不听话”。

  保罗·德林克霍是英格兰队最有前途的年轻球员,是老刘的重点培养对象。德林克霍最近接到了一家德国甲级联赛俱乐部的邀请,老刘表示反对,并列举

德甲种种不好:一、德甲被人称为欧洲乒乓球的殿堂,名不副实,德甲毁球又毁人。曾一度被视为中国台北乒乓球希望之星的吴志奇就是受害者,参加德甲后球越打越差;二、商业味太浓;三、德甲俱乐部一般采用二老带三新的模式,而老将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反把年轻队员带坏了。像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在德国联赛打球时,每天只训练一个半小时,教练还得看他们的脸色行事。年轻球员争相模仿他们的偶像,训练吊儿郎当,对教练也不尊重。

  老刘的苦口婆心没有打动德林克霍,德林克霍已决定到德甲捞钱。

  “我怕这个好苗子毁了,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老刘无奈地说。

  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对乒乓球理解的差距,不少在欧洲执教的中国教练与所在国乒乓球管理层关系不好。双方常在人才选拔、青少年培养以及技战术安排方面发生摩擦。大多数海外中国教练认为自己是先进乒乓球理论的传播者,经常抱怨顶头上司“外行领导内行”。老刘就有过被“什么都不懂的领导”从成年队打回少年队的经历。

  老刘刚到英格兰时,想在全队推广

中国队司空见惯的多球训练,并向英乒协申请1000个球。乒协给了两大包、共计288个球。一个月后,老刘又向乒协要球。乒协官员不解地问:“刚给了你两包球,怎么那么快就没了呢?”

  英格兰只有3名从乒协领工资的专职教练,老刘就是其中一个。虽然工作上不顺心的事常常有,但老刘说,伦敦已获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他要借此机会,把英格兰的乒乓球搞上去。(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