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北京晚报:菲尔普斯干啥来了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15日18:20 北京晚报
本周五,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从上海离开了中国。他不是第一位来中国的体育巨星,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位,那么通过他在中国五天时间的点滴,我们应该反思一些什么? 现场组织混乱 五天的时间里,菲尔普斯在北京和上海走访了特奥学校、普通高中,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特奥捐了款,与刘翔会面,在水立方拍摄宣传片。可以想象,菲尔普斯在中国的时间安排是多么局促和紧张。这边菲尔普斯赶场并迟到,那边接待和组织工作也一片忙乱。 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馆外,组织方采取了点名放行的办法,现场乱成一片。在北京某高中,由于知道菲尔普斯要来,放学后许多学生聚集在校内,等到菲尔普斯的车刚刚开入校门,学生、媒体一拥而上,使那辆菲尔普斯乘坐的考斯特从校门到相距不足200米的综合楼足足开了10分钟。而现场有关人员,不得不让学生手拉手组成人墙,以阻挡后面的人群。在综合馆里,由于会场秩序一度混乱,还发生了记者和保镖的肢体冲突,以至于菲尔普斯主动提出取消后面的活动环节。到后来与该校游泳队交流的环节,那辆考斯特索性横在了通往游泳馆的入口处,为的是防止大批人员涌入。 这些场景让记者想起了那年乔丹中国之行的东单体育场,满铁丝护网上的“蜘蛛人”以及那辆被踩踏得报废了的庞迪雅克轿车。体育巨星来华已不是首次,但是我们的组织工作做得如何?一方面是拼命地把大家忽悠来了,另一方面又不把人当回事儿,这对广大的体育爱好者尤其是个“伤害”。 巨星敷衍了事 中国人有入乡随俗的习惯,既然到了中国,菲尔普斯是否也应该尊重一下中国人的习惯?然而当菲尔普斯出席此次中国行的各种活动时,总是身着破口的仔裤,穿着拖鞋,这种装扮似乎与现场氛围不合。而与刘翔的那次会面,中国巨星刘翔显得收放自如、落落大方,多次在场面陷入尴尬时主动开口圆场。比如刘翔在工作人员介绍他自己和菲尔普斯时,马上说:“我也刚从墨尔本回来,我知道你在那里夺得了7枚金牌,打破了5项世界纪录,这非常了不起。”按照西方人的礼节习惯,此时菲尔普斯应该也说出刘翔的一些成绩作为回应,然而与刘翔的准备充分不同,菲尔普斯显然功课不足,换了个话题岔开了这个问题。这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菲尔普斯中国行的行程紧张以及中国行在菲尔普斯心中的位置。还是在北京的那所中学,当校领导在主席台上向全场学生大赞菲尔普斯的时候,菲尔普斯翘着二郎腿,不断晃动着脚上的夹脚拖鞋,时而打哈欠,时而伸懒腰,俨然没有把这个活动太当回事。 商业味道浓厚 “秀”是作出来的,当事人自不会言明。之所以将菲尔普斯的来华归为“秀”一类,从两点可以找到依据。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上次来华是2005年的8月初,时值2005年蒙特利尔游泳世锦赛8月1日落幕,他夺得5金之后。时隔近两年,今年4月他再次来华,这次他在4月1日落幕的墨尔本游泳世锦赛上夺得了7金,打破了5项世界纪录。按道理说,大赛刚结束正是选手需要好好恢复的当口,而菲尔普斯却不辞辛劳地赶到中国,一反常态的做法难免让人往“秀”上联系。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吗?叫“趁热打铁”。如果说时间只是某种巧合,那么看看菲尔普斯来华后在北京和上海的活动,我们又能找到另外的证据。菲尔普斯关爱特奥选手以及来到普通中学与民同乐是好事情,但是几次活动的背后,都与赞助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与刘翔的那次会面,赞助商的痕迹更为浓重。将时间和事件联系起来看,人们心中自然就有了“赞助商借菲尔普斯成绩进行宣传推广本身品牌”的结论。 频繁的赶场、混乱的现场、随意的装扮,这样的活动能够有多少真正的社会意义?这样的活动又能够给当事人菲尔普斯和现场的中国人留下什么印象?我们真应该从他的这次来华活动中,反思并改进一些什么。 本报记者李远飞J131 图一:争睹明星风采 图二:菲尔普斯着装随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