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国足东亚运夺冠 可贺但并不可喜!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23:03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力克朝鲜,国足东亚运动会称王,可贺但并不可喜! 道理其实很简单:其一,除了中朝两队之外,日本与韩国派出了“清一色”的大学生兵团。在这种情况下,国足面前的大山只有一座,不是富士山,也不是汉拿山,只有白头山。因此,国足2比1战胜日本后人们在礼节性的送出贺词时很难笑得自然,毕竟群众的眼睛是 雪亮的。
其二,本次比赛国足与朝鲜队的两次交手取得了一负一胜的成绩。虽然那场失利的客观原因有很多,但国足败得既彻底又难看;虽然这个决定冠军归属的胜利让陈涛的脑门逮个正着,但派出全部主力的国足还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与朝鲜队做着五五开的买卖。因此,在看着国足那张东倒西歪、美得一塌糊涂的夺冠集体照时,人们顶多祝贺一番。至于“可喜”二字是从这本字典上找不出来的。 我无意“自虐”,更不想在中国足球又可以小庆之际泼盆冷水。但在足协“08奥运计划”的大前提下,有着“08之队”雏形的这届国足的澳门之旅走得并不矫健。这个冠军除了让一小撮人的成绩栏又减少一块空白之外,再无其他更“高尚”的作用。 曾在荷兰世青赛上大放异彩的球员成为出征澳门的国足骨干,这让很多人对这届国足的东亚运之旅充满了期待。不为别的,只为了还能看到一脚传球的流畅配合,只为了还能看到多样的进攻变化。但是中青一代却多少让人感到失望:创造力似乎被时光抹平了棱角;进攻的手段更多的局限在高空轰炸。换句话说,不知道是中国“头球队”的称谓太有感染力还是国内联赛教人“成熟”的手段过于高明,陈涛们在澳门的表现或多或少具备了“老练”的色彩。这让人不禁想起仲永,而后便是脊梁骨一阵阵发凉。 或许朱广沪的361让习惯了“荷兰442”的年轻人感到很不适应;或许合练时间很短便匆匆上路的本届国家队还没找到默契;或许赛会制比赛的赛程过于紧密让陈涛们很难保证想象力的容量,但这些仅仅是客观因素。 如今看来,朱广沪的361是最适合攻守不能兼备的国足的,因此,需要改变的是陈涛们而不是这个上海男人;窃以为,合练时间的长短对这届国家队并没有多少影响,毕竟昔日中青队的主力之间本就知根知底,与香港一役,替补上场的蒿俊闵很快便为陈涛助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至于赛程过密的问题,在“公平”的大前提下,这已不再是什么问题而是必须要承受、克服的,朝鲜队为什么还能在决赛中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那么国足为什么不能两克朝鲜,难道替补与主力之间的差距就那么大?但决赛中的一个进球却证明了国足主力也并不能将朝鲜队玩弄于股掌之间。从这个层面上说,朝鲜队虽然失去了冠军,虽然没能笑到最后,但他们在澳门的表现是好于拥有杜威等超龄球员的国足的。 因此,一个冠军不是陈涛们荷兰世青赛上惊艳的延续,而是他们的一次退步。是什么力量让年轻人从“无知者无畏”步入“前怕狼后怕虎”的歧途?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的创造力由充盈到近乎枯竭?寻根寻源,恐怕中国足球的某些糟粕难逃其责! 我相信朱广沪是清醒的,他知道若想完成“奥运计划”将走过漫漫长路,他知道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技战术层面上的,而是如何让中国足球的年轻人减慢退步的速度以备08之用。 面对东亚运动会的冠军,还是要祝贺国足们,毕竟多吃几根“鸡肋”还是能填饱肚皮的;但面对承载着“08任务”的年轻人并没有延续“荷兰之色”的现实,我却难以喜上眉梢,看来这的确是中国足球的一种宿命、一个怪圈!(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