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澳门香港和中国台北的渴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4:39 体坛周报 | |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节选自《七子之歌》·闻一多 提起两岸四地的体育交流,香港奥委会会长霍震霆就讲起了一个故事:“内地和香港之间最早的官方交流就是省港杯。1979年广东队来香港,当时有一点(美国总统)尼克松去北京的感觉。香港有人排一晚上队买票,当时被誉为是‘足球外交’。然后我们香港队又去广州,我至今还记得,广州的场地一般,是沙地挖出来的。球场内几万名观众都穿同样的衣服。天气很冷,看着看着就看见看台上有烟升起来了,原来是广州球迷在吸烟。真是有很多趣闻,比如广东队的 球衣号码都是用手别上去的。”近30年后,两岸四地之间的交流早已今非昔比。中国台北奥委会也和中国奥委会建立了日常的联系。中国台北奥委会秘书长陈士魁就介绍说:“这8年来两岸体育人才的交流,一直是一个“五来五往”的机制。每年我们都各派5个体育代表团,包括运动科学考察,教练考察,女性体育运动考察,和主席团的两岸对话团。如果中国体育总局算是部级的话,那实际上这算是两岸层级最高的一个对话管道。” 除了互访,还有异地训练。陈士魁说:“我们曾把跆拳道选手送到大陆去受训。还有人才交流,最著名的就是陈静了,我们的跳水教练也是大陆来的。我们还有几位大陆媳妇,比如一个举重运动员黎锋英就在悉尼奥运会上还拿到了银牌。” 相对中国台北,香港和澳门则更渴望人才交流。霍震霆说:“香港回归之后, 乒乓球、羽毛球和国内交流很多,教练员也去香港。毕竟内地13亿人才组一个队,我们香港可以独立派一个队。你全运会竞争很激烈,每个省都派一个队,但到了世界赛场上,只能派一个队。很多运动员在内地打不到机会,可以到香港来。比如黄金宝的教练也是来自内地的。”澳门也有类似的专才计划,不过澳门奥委会副主席萧威利笑着表示有关资格条件要“保密”。他并说:“我们送运动员去内地训练,内地同时也有需要到澳门训练的。过去也有国家队来这里训练,有些项目的场地我们比大陆还好一点。比如射击,王义夫就多次和我讲,希望利用我们澳门的射击场作为基地。还有曲棍球的场地我们也不错。” ★楼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