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易剑东:国际化反兴奋剂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9:56 新华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3次全体会议在巴黎一致通过了《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

  而16年前——1989年的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体育部长和高级官员会议上,通过了《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国际奥林匹克宪章》。两个时隔16年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文记录了人类社会反兴奋剂的艰辛历程。

  为什么在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各国家奥委会不断强化反兴奋剂力度的同时,联合国还要花这么大的气力来对付兴奋剂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今体育已经不容回避地成为全球化现象,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兴奋剂检测和防范已经成为一个显性的国际社会难题。在外国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越来越多,而运动员的流动是一个普遍的体育现象,如果没有一个国际合作的有效机制,“漏网之鱼”将越来越多。

  第二,各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体育机构的反兴奋剂观念、制度乃至技术能力千差万别。

  国际足联等曾经和国际奥委会“叫板”,不愿意服从统一的制裁服药运动员的标准,而美国男子400米跑选手雷诺兹更是在美国俄亥俄地方法院打官司推翻了国际田联对他的禁赛处罚,反而要国际田联赔偿他2930万美元。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国际公约来规范。

  第三,使用兴奋剂现象早已超出体育领域而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青少年为了寻求刺激和身材健美等服用兴奋剂早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而我国的高考体育加试中也出现了使用兴奋剂的现象。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体育界自身可以应对和解决的。联合国的及时介入不可避免。

  第四,兴奋剂问题的影响也早已超出所谓的对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惩处层面,而成为一个影响体育形象乃至人类本性的问题。兴奋剂问题的愈演愈烈使得竞技体育的社会公信力已经下降到极点,甚至影响到人类对于自身本性的看法。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承担着人类普遍教育使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干预了。

  当然,坦率地说,我不敢对这个“公约”抱太高的希望。因为此前的各类条例和法规、反兴奋剂国际合作已经多得举不胜举,但迄今我们还不敢说兴奋剂已经被遏止了。

  但是,从弘扬积极理性和倡扬乐观态度的取向上来说,我们仍然可以对“公约”的威力保持一份认同和期待。(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播系副主任易剑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42,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