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体育报:全运拳击丑剧还会继续?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9:12 扬子体育报 | |||||||||
本报见习记者赵静娴评述 十运拳击比赛在9月13日全部结束,10支代表队分享了11个项目的的14枚金牌。东道主江苏队也结束了全运会拳击无金的历史,而上届收获6金的广东本土选手在预赛阶段便相继落马,只有依靠输送到解放军的两名双计分选手带回两金。和九运会相比本届拳击金牌的分布更趋于分散。 今年贵州、江苏、新疆、安徽、河南、北京、辽宁、浙江等省市区都各有金牌入账
但无论是拳击还是早已结束的摔交比赛,裁判和弃权成为让人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全运会是举国体制的产物,曾经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近些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逐渐向“精英化”发展,而全运会逐渐成了单纯衡量各地方体育局实绩的标杆,在这种情况下,全运会逐渐脱离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正确轨道,成为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在近几届全运会比赛中,让金牌、举白旗等在国际比赛中难得一见的事成了全运会的家常便饭。另一方面,全运会的特殊地位,使得中国体育界出现了全运会高于国际大赛的“奇观”,而在全运会中,国内运动员的屡创佳绩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能解决根源性的问题,在拳击和摔交比赛中出现的丑剧还会肆无忌惮地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