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京报:球评的“义理派”和“铺陈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1:50 新京报

  [举例]

  “义理派”:两个上海人相对显眼一点,一个是周文渊,一个是方正宇。对前者很多人有审美疲劳,但大浪淘沙,他的文字恰恰是坚持最久的;后者律师出身,混迹网络后,为很多报刊撰写评论,从不跟热闹,擅长分析和逻辑推理。

  “铺陈派”:以感动人的,龚晓跃算是一个,他不缺乏真性情之作。

  “张晓舟”:目前为止,将两者结合最好的,我认为还是张晓舟,他本身属于比较专业,比较懂球的类型,同时文字又兼具节奏感。他的文章具有一种平衡感。

  中西球评最大不同在于:一个重义理,观点先行,引证为辅;一个重铺陈,先扯闲篇,再论事件。

  重义理者,开凿事件之深度,把握前后理路,提出观点,浓缩概念,望读者信之服之;重铺陈者,搜罗事件涉及的广度,以主观的感受和原有知识储备(多半与球无关)为主导,篇末点及与之阐述相关联之体育事件,博读者会心之一笑。

  综观当下中国球评,操笔人无数,但路数无非两种。为“义理”之文者,多为资深记者或在职编辑,据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发表自己对新闻的独特看法,这些业内人士多有良好的英语功底,平时多浏览国外报纸,其文风受到西方评论的影响,有时甚至连

幽默风格也照搬西方模式。

  为“铺陈”之文者,大都为业外人士。这类人身份背景参差不等,有完全与体育无关的媒体从业人员,也有完全与媒体无关的自由职业者、网络写手。此类人大多先闻别人之所闻,后想自己之所想,借体育风情,浇心中块垒。

  “铺陈”、“义理”并无好坏之分,能感动人的就是好文章。然其精到与否,则要看作者笔力。“义理”之文以客观事件为依据,是放诸世界皆通的标准:“铺陈”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然此,恰恰为中国球评之一大特色。

  如果说,“铺陈”和“义理”是中国将来球评的两种基本叙述风格,那具有中国特色的铺陈之文如今正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困于自恋,困于自我沉醉,困于自我阐发,以至许多作者到最后完全忘了自己是在码球评,把食色感性、日用家常拉拉杂杂全用上了,雅而见腻,俗而无趣,背评论之“本”而趋闲扯之“末”———正是时下中国球评之大病。

  这种文风的兴起,始于2001年网络球评的空前繁荣———2001年国足十强赛,网络球评的兴盛成为当时体育媒介的一大盛事。时光荏苒,余音未歇,今后的几年中,每逢大型体育赛事,各大当红体育报纸,网站的体育频道,便会出现几位当红大虾的墨影。三四年来,球评从一种新兴文体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栏目。我们现在至少不用担心,这一被事实证明能够引起巨大眼球效应的文体会在短时间内消亡。

  但是生存下来之后,要思考的是发展。

  这块体育媒体眼中的风水宝地,看似芦苇浩荡,实则杂草丛生。造成今天这窘迫局面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毫无进取心的作者们,他们过分满足于自己先前创造的文字辉煌,过分自恋于自己博古通今的知识储备,过分沉湎于抒发性情,而对于体育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和启示意义,毫无自己的洞察,最后,草率行事,搬别人的观点,耍一个花腔就交差。这类评论,应是扬弃的对象。

  体育评论当以事件为本,西方报章日趋固定的“义理”模式,由来非一朝,任何一种模式从形成到转变到固定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还太年轻,太多的路要走了,不仅要走正确的路,还要走自己的路。

  (王欣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球评相关网页共约18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